[實用新型]一種含油污泥油品回收利用的預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162357.0 | 申請日: | 2020-0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896804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宋紀元;苗森;劉力萍;梁國強;丁貴武;劉學爐;趙宏彬;俞正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開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寧德開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廣東東實開能能源有限公司;新疆碧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G1/00 | 分類號: | C10G1/00;C02F11/00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華南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趙君蘭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街道鴻***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含油 污泥 油品 回收 利用 預處理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節能環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油污泥油品回收利用的預處理裝置,包括含油污泥罐、罐底油泥罐、落地油泥罐、溶劑循環回流罐、溶劑改性裝置、固液分離裝置、電脫鹽裝置、溶劑回收單元、加氫裝置回收油分質單元和固渣干化脫溶裝置;加氫裝置回收油分質單元與溶劑循環回流罐連通,固渣干化脫溶裝置與溶劑循環回流罐連通;與現有的預處理技術相比,本申請的含油污泥預處理裝置的結構更為簡單,合理的布局設計,利用溶劑萃取實現對含油污泥油品回收利用,油分被溶劑從含油污泥中萃取出來后,通過蒸餾把溶劑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循環使用,回收油則用于資源化利用,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減輕污染,帶來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節能環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油污泥油品回收利用的預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含油污泥是在原油開采、石油煉制與運輸、污水處理過程中伴隨產生的含油固體污染物之一,具有化學性質穩定、成分復雜多變、含油量高、綜合利用方式少、處理難度大等特點一直被石油相關企業列為亟待處理的污染物之一。其產生主要包含沉降罐、儲罐、污水罐以及池底泥等產生的罐底油泥;原油開采、井下作業等產生的落地油泥;以及煉油廠進行原油煉制與污水廠進行污水處理產生的油泥。
含油污泥其主要成分是原油、水和泥,含油率通常在10~50%之間。據估計,中國年產含油污泥近300萬噸,其中蘊含的原油資源約為60萬噸左右。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苯系物、酚類、蒽、芘等有惡臭的有毒物質,但同時這些物質也是原油組分。含油污泥既是油田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同時也是一種資源,含油污泥若不加以處理回收其中的油分,不僅污染環境,而且造成資源的浪費。
含油污泥的處理一直是困擾油田的一大難題。多年以來我國油田地區的油泥處置方式基本為廢棄油坑填埋,不規范的廢棄及處置過程,存在著較大的環境污染隱患。如果采用適宜的技術手段對含油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和殘油回收,那么不僅會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而且會減輕污染,帶來巨大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溶劑萃取作為一種用以去除含油污泥所夾帶的油和其他有機物的系統操作技術而被廣泛研究,油分被溶劑從含油污泥中萃取出來后,通過蒸餾把溶劑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循環使用,回收油則用于資源化利用,但現有的系統結構都較為復雜,并且回收利用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采用石腦油餾分溶劑萃取實現含油污泥油品回收利用的預處理裝置,該工藝能夠有效回收含油污泥中的油品,實現廢物資源化利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本申請提供一種含油污泥油品回收利用的預處理裝置,包括含油污泥罐、罐底油泥罐、落地油泥罐、溶劑循環回流罐、溶劑改性裝置、固液分離裝置、電脫鹽裝置、溶劑回收單元、加氫裝置回收油分質單元和固渣干化脫溶裝置;所述含油污泥罐、罐底油泥罐、落地油泥罐、溶劑循環回流罐分別與溶劑改性裝置連通,溶劑改性裝置通過固液分離裝置分別與電脫鹽裝置、固渣干化脫溶裝置連通,所述電脫鹽裝置與溶劑回收單元連通、所述溶劑回收單元分別連通加氫裝置回收油分質單元和溶劑循環回流罐,加氫裝置回收油分質單元與溶劑循環回流罐連通,固渣干化脫溶裝置與溶劑循環回流罐連通。
其中,所述溶劑改性裝置包括雙螺旋錐形混合器和與所述雙螺旋錐形混合器連通的熟化攪拌罐,物料通過雙螺旋錐形混合器的攪拌,然后進入進入熟化攪拌罐進行循環加熱。
其中,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為臥式離心機。
其中,所述溶劑循環回流罐內的溶劑為石腦油。
其中,所述溶劑回收單元包括有溶劑回收塔,所述溶劑回收塔的塔底設置有重沸器,所述溶劑回收塔分別與電脫鹽裝置、加氫裝置回收油分質單元和溶劑循環回流罐連通。
其中,所述固渣干化脫溶裝置為過熱蒸汽循環干燥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開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寧德開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廣東東實開能能源有限公司;新疆碧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開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寧德開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廣東東實開能能源有限公司;新疆碧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16235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