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單機雙繞摩擦式牽引人工造浪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133880.0 | 申請日: | 2020-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818346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吳志鵬;王厚生;李玉瑾;夏榮海;夏平;李仲一;馬越;張步斌;徐永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科速風體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H4/00 | 分類號: | E04H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秦廣成 |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區八***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單機 摩擦 牽引 人工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單機雙繞摩擦式牽引人工造浪裝置,屬于人工造浪技術領域,包括:軌道;造浪車通過支撐輪連接在軌道上;造浪板可拆卸地設于造浪車上,至少部分適于向下延伸至水中;摩擦筒、造浪車與第一換向輪之間,通過一根或多根鋼絲繩繞接形成連動環形結構;摩擦筒與造浪車之間還設有與摩擦筒保持間隔的第二換向輪,鋼絲繩同時纏繞在摩擦筒和第二換向輪上,并在摩擦筒和第二換向輪之間纏繞至少一圈。本實用新型中第二換向輪的設置,使鋼絲繩在摩擦筒上產生至少兩次纏繞,形成了至少兩個180度的圍包角,增加了摩擦驅動的防滑極限,可提供至少兩倍于一次纏繞的摩擦動力,從而實現通過單臺設備就可造出原來需要至少兩臺設備才能達到的浪高。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人工造浪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單機雙繞摩擦式牽引人工造浪裝置。
背景技術
自然界的海浪主要由風對海水驅動形成,諸多小波浪不斷疊加形成大浪。在海浪的前進過程中,如果遇到海岸、海底抬升或者過流區域收縮,則會形成一些特殊的巨浪,特別適合沖浪比賽的管浪,成為沖浪運動的“優質浪”。
傳統的造浪方法主要有真空法、反射法以及造浪板牽引法。沖浪訓練、競賽人工浪需要有足夠的浪高、足夠的持續時間以及合適的浪形,故造浪板牽引法是一種常用的造浪方式。目前,造浪板牽引法的牽引模式采用鋼絲繩雙端卷繞,所述造浪板的兩側分設有牽引裝置來驅動其實現往復移動。
上述牽引方式中,鋼絲繩與牽引裝置接觸的圍包角較小、摩擦力有限,在傳動過程中,容易出現打滑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造浪裝置的摩擦筒容易打滑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單機雙繞摩擦式牽引人工造浪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單機雙繞摩擦式牽引人工造浪裝置,包括:
軌道,一端設有摩擦筒,另一端設有第一換向輪,所述摩擦筒與電機連接;
造浪車,通過支撐輪連接在所述軌道上;
造浪板,可拆卸地設于所述造浪車上,至少部分適于向下延伸至水中;
所述摩擦筒、所述造浪車與所述第一換向輪之間,通過一根或多根鋼絲繩繞接形成連動環形結構;
所述摩擦筒與所述造浪車之間還設有與所述摩擦筒保持間隔的第二換向輪,所述鋼絲繩同時纏繞在所述摩擦筒和所述第二換向輪上,并在所述摩擦筒和所述第二換向輪之間纏繞至少一圈。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摩擦筒的旋轉平面與水平面垂直。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換向輪的軸線、所述第二換向輪的軸線與所述摩擦筒的軸線平行。
作為優選方案,還包括:
第一平移裝置,驅動端與所述第一換向輪連接,適于驅動所述第一換向輪沿所述軌道方向進行平移。
作為優選方案,還包括:
第二平移裝置,驅動端與所述第二換向輪連接,適于驅動所述第二換向輪沿所述軌道方向進行平移。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平移裝置和/或所述第二平移裝置為液壓缸。
作為優選方案,還包括:
張緊器,連接在所述造浪車與所述鋼絲繩之間。
作為優選方案,還包括多個托輥,依次間隔地支撐在所述鋼絲繩的底部。
作為優選方案,還包括:
導向壓輪,具有至少兩個,分設于所述摩擦筒與所述第二換向輪之間的所述鋼絲繩的兩側,所述導向壓輪提供使所述摩擦筒與所述第二換向輪之間的鋼絲繩貼緊所述摩擦筒的偏壓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科速風體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經中科速風體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13388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雙鋼輪壓路機
- 下一篇:一種智能門禁安防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