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智能手套機叉刀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111896.1 | 申請日: | 2020-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645546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曉東;陳旭峰;易資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盛琦手套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B15/00 | 分類號: | D04B1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張金剛 |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金***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手套 機叉刀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屬于叉刀技術領域的一種智能手套機叉刀,包括叉刀本體,叉刀本體的側邊上開設有刀刃,且叉刀本體上開設有槽口,槽口的長度為70?200mm,刀刃與槽口的接口處設有圓角結構。本實用新型槽口的長度為70mm?200mm,可以實現編織過程中叉刀進去壓住原有編織部分針位上的成圈紗線,繼續開始新編織到指定行數時,叉刀退出,通過抬針(高針位)壓針(低針位)實現兩個織片重疊,通過下一行正常編織兩個織片縫合一起,從而可以一體完成產品整體的編織,達到出貨快,提高縫合標準一致性,減短流程,提效益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叉刀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能手套機叉刀。
背景技術
現在的手套機叉刀的刀口都是左邊開口,且最長刀口是65mm,僅用于手套過指時疊指。以10針手套機為列,可以重疊針數為1針到25針寬度(有效寬度63mm)。
現有叉刀結構更多的應用為3針疊針,是常規產品的編織方式,產品變化不大,且制作翻蓋手套及手套機織的輔料相結合的手套時,需2臺機器以上(含2臺)各做一部分織片,不同機臺編織完成各自的織片后,需手工縫制結合,最終完成成品。這樣從款式設計方面講局限性大,從制造方面講,單臺機器產值低,手工繁瑣,需更多人工完成,不能一體完成產品的整體效果,需拼縫,且縫合處要達到高牢固度及高平整性,對人的技術要求高,出貨慢,流程長,價格高。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智能手套機叉刀,具有可以一體完成產品的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智能手套機叉刀,包括叉刀本體,叉刀本體的側邊上開設有刀刃,且叉刀本體上開設有槽口,槽口的長度為70-200mm,刀刃與槽口的接口處設有圓角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刀刃為單邊刀刃。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叉刀本體遠離刀刃的一側開設有凹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叉刀本體的一端開設有兩個安裝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叉刀本體的中間位置開設有槽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叉刀本體上開設有兩個槽口,一個槽口位于叉刀本體的上端,一個槽口位于叉刀本體的下端。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叉刀本體的上端開設有槽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叉刀本體上對應槽口的位置沒有開設凹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槽口的長度為70mm-200mm,可以實現編織過程中叉刀進去壓住原有編織部分針位上的成圈紗線,繼續開始新編織到指定行數時,叉刀退出,通過抬針(高針位)壓針(低針位)實現兩個織片重疊,通過下一行正常編織兩個織片縫合一起,從而可以一體完成產品整體的編織,達到出貨快,提高縫合標準一致性,減短流程,提效益的目的;
2、本實用新型刀刃與槽口的接口處設有圓角結構,便于編織紗線的進入,從而加快設備的工作效率;
3、本實用新型叉刀本體上對應槽口的位置沒有開設凹槽,在不增加摩擦阻力的同時,可以增加叉刀本體的硬度。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盛琦手套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盛琦手套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11189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路板樹脂塞孔檢測機
- 下一篇:一種改良的移動淋浴服務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