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樓宇運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105079.5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686786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魯俊翔;張輝;趙威戎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科技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5F3/14 | 分類號: | B65F3/14;B65F3/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豫鼎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78 | 代理人: | 軒文君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樓宇 運輸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樓宇運輸裝置,本實用新型針對垃圾運輸過程中蓬松的垃圾體積較大,搶占樓宇垃圾運輸裝置本身的空間,樓宇垃圾運輸裝置內部容易遺留垃圾,不易清理的問題,采用通過棘齒與壓板上的棘爪的配合,使得壓板將容納箱內的垃圾壓縮后不會產生回彈,利用容納箱側壁開設的活動式密封門,方便垃圾從容納箱內完成移出,解決了垃圾搶占垃圾運輸車空間、垃圾運輸車清理徹底的問題,極大程度上節省了垃圾清運的空間,通過機械結構實現對垃圾的壓縮運輸,減輕了垃圾清理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垃圾清運的效率,避免了勞動力的浪費,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結構巧妙,實用性強,適合推廣使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運輸裝置,特別是樓宇運輸裝置。
背景技術
運輸裝置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簡單的人手也可用來運輸,但運輸涉及行業各不相同,建筑用品、家居生活、貨物運送等都離不了運輸,現代社會樓層越來越高,垃圾越來越多,而垃圾的運輸卻是一大問題,量大造成運輸者需要多次通過電梯上下樓,不僅可能與其它乘電梯者造成擁擠,還有可能發生更多問題,如時間浪費,垃圾遺漏等,樓宇垃圾運輸裝置內部還有可能遺留垃圾,不易清理。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樓宇運輸裝置,解決了垃圾運輸過程中蓬松的垃圾體積較大,搶占樓宇垃圾運輸裝置本身的空間,而除此之外,還解決了樓宇垃圾運輸裝置內部容易遺留垃圾,不易清理的問題。
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運輸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運輸車體上連接一容納箱,所述的容納箱的前端設有一活動式的密封門,所述的容納箱的左右兩側壁上分別連接多組豎向間隔設置且沿縱向延伸的棘齒,所述的容納箱的兩側壁上分別連接置于最上層棘齒的上方的滑軌,還包括多組與容納箱內壁相匹配的壓板,滿足壓板可以順利得自密封門上端開設的矩形孔經兩組滑軌進入至容納箱內,且壓板完成置于容納箱內時,壓板相對于容納箱可進行豎向滑動,同一側壁上多組棘齒和滑軌的中部開有豎向的缺口槽,所述的缺口槽的底部連通一豎向開設在容納箱側壁上的滑槽,所述的滑槽內轉動連接一絲杠,所述的絲杠上螺紋連接一與滑槽豎向滑動配合且與缺口槽相匹配的驅動塊,所述的壓板的左右兩端分別連接有兩組縱向設置的轉軸,所述的轉軸同軸連接有多組與相應側棘齒相配合的棘爪,滿足棘齒與棘爪之間的配合可以限制壓板豎直向上的位移,所述的壓板的兩側分別配合相應側驅動塊滿足壓板的豎向移動;
所述的驅動塊的下端連接一與壓板配合的壓電傳感器,所述的容納箱內兩側壁上分別連接有置于滑軌上方的限位開關,兩組所述的絲杠經連接在容納箱上的驅動裝置進行驅動,所述的壓電傳感器、限位開關和驅動裝置均與控制器之間電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的驅動裝置包括連接在箱體底部隔層內的驅動電機,所述的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一驅動齒輪,所述的驅動齒輪嚙合一轉動連接在箱體底部隔層內的過渡齒輪,所述的過渡齒輪同軸連接一蝸桿,還包括同軸連接在絲杠底端的蝸輪,兩組所述的蝸輪分別與所述蝸桿的兩端進行嚙合,所述的驅動電機與控制器之間電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的滑槽截面呈T形,所述的驅動塊的截面為與之滑槽截面相匹配的T形,所述的滑槽與缺口槽連接部分的槽體的縱向寬度小于缺口槽的縱向寬度。
作為優選,所述的密封門的四組設置有用于密封的橡膠條。
作為優選,所述壓板的前后側壁與容納箱前后側壁之間間隙配合,所述棘齒與容納箱的前后側壁之間留有通道,所述的壓板的左右兩端的前后兩側分別連接有與相應通道配合的限位塊,使得壓板滿足在容納箱內時可以沿豎向進行移動。
作為優選,所述運輸車體側壁上固定連接一壓板放置處。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通過棘齒與壓板上的棘爪的配合,使得壓板將容納箱內的垃圾壓縮后不會產生回彈,解決了垃圾蓬松狀態搶占樓宇垃圾運輸車本身的空間,能夠裝載更多垃圾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科技學院,未經鄭州科技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10507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