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編織袋生產用自動搓揉機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094562.8 | 申請日: | 2020-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839304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河江;馮永華;李紀委;鄭志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曲周縣亞錚塑料循環利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8B3/10 | 分類號: | B08B3/10;B08B1/04;B29B17/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輕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3128 | 代理人: | 郭明月 |
| 地址: | 057250 河北***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編織袋 生產 自動 搓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編織袋生產用自動搓揉機,涉及編織袋清洗設備技術領域,包括內設攪拌機構的清洗箱,清洗箱的出口側設有與清洗箱相連的搓洗箱,清洗箱與搓洗箱內均設有清洗液;搓洗箱的內部設有搓揉機構,搓揉機構與出料機構相連,搓揉機構與出料機構均由動力機構驅動,出料機構的出料口朝向搓洗箱的外部。本實用新型利用清洗箱內的攪拌機構對粉碎后的編織袋進行預清洗,然后進入搓洗箱通過搓揉機構進行揉搓及二次清洗,能夠將碎編織袋內的泥漿徹底清洗掉,隨后通過出料機構排至搓洗箱的外部。利用本實用新型能夠徹底清洗粉碎后的編織袋,能夠省時省力,節約用水,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編織袋清洗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編織袋生產用自動搓揉機。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塑料袋及編織袋等塑料制品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產量不斷擴大,隨之產生的廢舊塑料垃圾已無法進行估量,對環境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循環利用這些廢舊塑料,不僅節約成本,而且從保護環境和資源等角度考慮,也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在現有技術中,廢舊編織袋在回收后會先粉碎后清洗,由于編織袋上有些泥漿,人工難以清洗干凈,存在清洗效率低下,水資源浪費嚴重的缺陷。因此,設計一種能高效去除粉碎后編織袋上泥漿的自動搓揉機是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編織袋生產用自動搓揉機,能夠節約水資源,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編織袋清洗質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編織袋生產用自動搓揉機,包括內設攪拌機構的清洗箱,所述清洗箱的出口側設有與清洗箱相連的搓洗箱,所述清洗箱與搓洗箱內均設有清洗液;所述搓洗箱的內部設有搓揉機構,所述搓揉機構與出料機構相連,所述搓揉機構與出料機構均由動力機構驅動,所述出料機構的出料口朝向搓洗箱的外部。
優選的,所述搓揉機構包括滾筒和帶有網眼的過濾網,所述過濾網的橫截面為半圓弧,所述過濾網設置于滾筒的下方,所述滾筒和過濾網的中心軸線共線;所述過濾網的兩端與搓洗箱內壁相連,所述滾筒的兩端轉軸通過軸承與搓洗箱側壁相連;所述滾筒與過濾網傾斜設置于搓洗箱內,所述出料機構設置于搓洗箱的外部,所述出料機構與滾筒的低端轉軸相連。
優選的,所述出料機構包括殼體和排料葉輪,所述殼體的側面與搓洗箱貫通,所述滾筒與過濾網間的間隙與殼體側面開口相對應,所述殼體的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排料葉輪設置于殼體內,所述滾筒與排料葉輪同軸固定,所述排料葉輪由動力機構驅動。
優選的,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電機、主動輪、從動輪和皮帶,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主動輪同軸固定,所述主動輪與從動輪通過皮帶相連,所述從動輪與排料葉輪的傳動軸同軸固定。
優選的,所述攪拌機構包括由動力部件驅動的攪拌軸和若干個攪拌葉,若干個攪拌葉徑向布置于攪拌軸的四周,所述攪拌軸設置于清洗箱內,所述清洗箱與搓洗箱間設有隔斷板,所述隔斷板的頂部設有連通清洗箱與搓洗箱的間隙;所述攪拌葉外邊緣的運動軌跡最高點高于隔斷板的頂部,通過旋轉的攪拌葉將清洗箱內清洗后的物料拋至搓洗箱內。
優選的,所述攪拌葉上布滿過濾孔。
優選的,所述清洗箱及搓洗箱的底部均設有排污口。
優選的,所述清洗箱及搓洗箱的頂部均設有頂蓋。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利用清洗箱內的攪拌機構對粉碎后的編織袋進行預清洗,然后進入搓洗箱通過搓揉機構進行揉搓及二次清洗,能夠將碎編織袋內的泥漿徹底清洗掉,隨后通過出料機構排至搓洗箱的外部。利用本實用新型能夠徹底清洗粉碎后的編織袋,能夠省時省力,節約用水,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曲周縣亞錚塑料循環利用有限公司,未經曲周縣亞錚塑料循環利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09456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