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智能重力潷水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071296.7 | 申請日: | 2020-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88554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潘慶權;鄒安慶;梁元延;龍海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天雨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24 | 分類號: | B01D2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印美 |
| 地址: | 225200 江蘇省揚***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重力 潷水器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智能重力潷水器,包括兩個橫向支架、潷水堰、第一連接管、軟管、抱箍、第二連接管、浮箱、兩個縱向導桿。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采用雙堰口設計,左右對稱配置有平直的雙堰口,可采用較小的堰口負荷來提高潷水質量,兩個堰口負荷疊加能得到較高的潷水效率。并且將潷水堰下部的連接管應制成錐形,以提高水流速度,增加排水的流暢性。另外本實用新型可在潷水堰下部增加配重,加大潷水堰內外的水位差,從而提供注水速度,為縮短注水時間,提高潷水器運行的穩定性。整個潷水過程依靠潷水堰自身重力與所受浮力的大小變化而產生運動,做到智能自動潷水。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重力潷水器。
背景技術
潷水器又稱潷析器,是污水處理工藝中最關鍵的機械設備之一。可以分為虹吸式潷水器、旋轉潷水器、自浮式潷水器、機械式潷水器,目前在國內應用廣泛的多為旋轉式(屬機械式潷水器的一種)。潷水器是污水處理工藝采用的定期排除澄清水的設備,它具有能從靜止的池表面將澄清水潷出,而不攪動沉淀,確保出水水質的作用。由于污水處理工藝采用間歇反應,進水、反應、沉淀、排水在同一池內完成,無須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設備,因此具有占地少、投資小、效率高、出水水質好等優點;同時將多個污水處理池連接起來,還可以具有傳統污泥法工藝的連續性(連續進水),又具有典型污水處理工藝的間歇性,適用于水質、水量、變化大的需要,因此得到國內外的廣泛應用目前常用的潷水器機構復雜,能耗大。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技術提供了一種智能重力潷水器,通過采用采用雙堰口設計,左右對稱配置有平直的雙堰口,來提高潷水效率。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上述技術目的的。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重力潷水器,包括兩個橫向支架、潷水堰、第一連接管、軟管、抱箍、第二連接管、浮箱、兩個縱向導桿;
所述兩個橫向支架一上一下安裝在墻體上,所述兩個縱向導桿一左一右固定在兩個橫向支架上,所述兩個縱向導桿上開設有滑槽;
所述潷水堰呈長方體凹槽狀,前后兩側安裝有浮箱,左右兩端設置有滑輪,滑輪置于所述兩個縱向導桿上的導軌內;
所述潷水堰左右兩端對稱配置有平直的雙堰口,下底面中心處開設有排水口與第一連接管配合安裝;
所述第一連接管為上寬下窄的錐形管道;
所述墻體上開設有排水口與第二連接管配合連接;
所述軟管上端與第一連接管配合連接,下端與第二連接管配合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潷水堰下部可增加配重。
進一步地,所述軟管與第二連接管連接處外部套有抱箍。
進一步地,所述潷水堰上的堰口水平度誤差應小于10mm。
進一步地,所述兩個橫向支架均使用膨脹螺栓安裝在墻體上。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采用雙堰口設計,左右對稱配置有平直的雙堰口,可采用較小的堰口負荷來提高潷水質量,兩個堰口負荷疊加能得到較高的潷水效率。并且將潷水堰下部的連接管應制成錐形,以提高水流速度,增加排水的流暢性。另外本實用新型可在潷水堰下部增加配重,加大潷水堰內外的水位差,從而提供注水速度,為縮短注水時間,提高潷水器運行的穩定性。整個潷水過程依靠潷水堰自身重力與所受浮力的大小變化而產生運動,做到智能自動潷水。
附圖說明:
圖1為智能重力潷水器的主視圖;
圖2為智能重力潷水器的俯視圖;
圖3為智能重力潷水器的左視圖。
附圖標記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天雨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天雨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07129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適用吊裝掛件的開口型建筑底板
- 下一篇:一種含有絲肽的可拆卸型紙尿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