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氣管內徑測量導管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032760.1 | 申請日: | 2020-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911618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3 |
| 發明(設計)人: | 崔彥芹;胡春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廣州市婦幼保健院;廣州市兒童醫院;廣州市婦嬰醫院;廣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
| 主分類號: | A61B5/107 | 分類號: | A61B5/1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張延薇 |
| 地址: | 510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管 內徑 測量 導管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氣管內徑測量導管,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該氣管內徑測量導管包括中空的導管本體;所述導管本體的一端為封閉端,靠近所述封閉端的位置設置有充氣氣囊;所述導管本體對應所述充氣氣囊的位置上設置有通氣孔,以使所述充氣氣囊與所述導管本體的內腔連通;所述導管本體上遠離所述封閉端的位置設置有充氣組件;所述充氣組件包括測壓氣囊;所述測壓氣囊的一端與所述充氣氣囊連通,另一端設置有用于與外部充氣設備連接的充氣接口;所述測壓氣囊和所述充氣接口之間設置有單向閥。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無法準確測量氣管狹窄病人的氣管內徑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氣管內徑測量導管。
背景技術
關于氣管內徑的測量方法,多數是采用CT掃描對氣管內徑進行間接估計,目前對于氣道內的環形狹窄的直接測量方法尚未報道。先天性心臟病合并氣管異常,如肺動脈吊帶合并先天性氣管狹窄的病人,其氣管內徑無法直接測量,對于不同年齡段的病人無法準確估算病人氣管內徑,從而不能更好地評估病人是否有氣管成形手術的指征。除此之外,對于氣管狹窄暫無手術指征的病人,后期隨訪的過程中無法準確的評估氣管內徑大小的變化情況。綜上,現有的氣管內徑測量方法無法準確評估氣管內徑。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管內徑測量導管,其能夠準確測量氣管的內徑。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氣管內徑測量導管,其包括中空的導管本體;
所述導管本體的一端為封閉端,靠近所述封閉端的位置設置有充氣氣囊;所述導管本體對應所述充氣氣囊的位置上設置有通氣孔,以使所述充氣氣囊與所述導管本體的內腔連通;
所述導管本體上遠離所述封閉端的位置設置有充氣組件;所述充氣組件包括測壓氣囊;所述測壓氣囊的一端與所述充氣氣囊連通,另一端設置有用于與外部充氣設備連接的充氣接口;所述測壓氣囊和所述充氣接口之間設置有單向閥。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氣管內徑測量導管,所述充氣氣囊呈圓柱形;
所述充氣氣囊充氣后的外徑d滿足公式:d=a+bn;
其中,a的取值范圍為0.8-1.2mm,b的取值范圍為0.4-0.6mm,n為正整數且1≤n≤18。
充氣氣囊充氣膨脹狀態下呈圓柱形,而不是梭形,其延長度方向上的直徑均相等,因此充氣氣囊各個位置都能夠測量氣管的直徑,減小測量過程因放入位置不準造成的測量誤差。充氣后,圓柱形充氣球囊的外徑d,每個型號之間間隔0.5mm,方便根據需要選取測量。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氣管內徑測量導管,所述充氣氣囊沿所述導管本體軸線方向的長度為2.5-3.5cm。
將充氣氣囊的長度做到“2.5-3.5cm”之間,充氣氣囊膨脹后,位于充氣氣囊中間位置的外徑更加精確。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氣管內徑測量導管,所述導管本體上設置有多條刻度線。
在導管本體上設置刻度線,方便測量導管本體進入到氣管中的長度,從而確定氣管待測量部位所在的深度。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氣管內徑測量導管,相鄰兩條刻度線之間的間距為10cm。
測量導管的總長度約120cm,相鄰兩條刻度線之間的距離為10cm,該間距足夠測量導管本體的深度,方便導管放入氣管。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氣管內徑測量導管,所述充氣氣囊與所述導管本體之間通過粘接方式進行連接。
由于充氣氣囊為輕薄材質,其通過粘附技術固定在導管本體上,連接牢固,不易松脫,充氣氣囊也不會發生位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廣州市婦幼保健院、廣州市兒童醫院、廣州市婦嬰醫院、廣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未經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廣州市婦幼保健院、廣州市兒童醫院、廣州市婦嬰醫院、廣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03276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