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協同凈化污水的智能微濕地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023080.3 | 申請日: | 2020-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688720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和祥;孫珊珊;趙夢園;李瑤;殷政;董海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1/20;C02F101/16;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勝 |
| 地址: | 210023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協同 凈化 污水 智能 濕地 裝置 | ||
1.一種協同凈化污水的智能微濕地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濕地凈化單元和水位監控單元;
所述微濕地凈化單元包括依次設置的進水池(1)、過濾池(2)、凈化池(3)、前處理池(4)、后處理池(5)和接水池(6),所述進水池(1)和過濾池(2)、過濾池(2)和凈化池(3)、凈化池(3)和前處理池(4)、前處理池(4)和后處理池(5)、后處理池(5)和接水池(6)之間均設有隔板和設于隔板上的連通孔(7),連通孔(7)上下依次交錯排列;過濾池(2)中放置過濾棉;凈化池(3)中豎向設置相互平行的第一過濾板(301)和第二過濾板(302),第一過濾板(301)的一側與凈化池(3)前側壁相連,另一側和凈化池(3)與前處理池(4)之間隔板相連形成第一三角柱狀腔體,第二過濾板(302)位于第一三角柱狀腔體內且其一側與前凈化池(3)前側壁相連,另一側和凈化池(3)與前處理池(4)之間隔板相連形成第二三角柱狀腔體;第一過濾板(301)和第二過濾板(302)上均設有貫通槽(3a),第一過濾板(301)和第二過濾板(302)之間設有用于放置過濾棉的間隙;凈化池(3)中第一三角柱狀腔體外部區域放置多孔陶粒和水生植物;前處理池(4)中放置固菌吸附材料,后處理池(5)中放置過濾棉;
所述水位監控單元包括控制板(10)和均電連接于控制板(10)的壓力傳感器(8)、水泵(9)和顯示器(11),水泵(9)的出水口位于進水池(1)上方,壓力傳感器(8)安裝在凈化池(3)的第二三角柱狀腔體底部外側且壓力傳感器(8)的應變片端伸入第二三角柱狀腔體底部內側用于監測凈水池中水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協同凈化污水的智能微濕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10)包括主控電路(101)、模數轉換電路(102)、水泵驅動電路(103)、報警電路(104)、按鍵電路(105)和用于供電的電源電路(106);模數轉換電路(102)的輸入端連接于壓力傳感器(8),模數轉換電路(102)的輸出端和按鍵電路(105)均連接于主控電路(101)輸入端,水泵驅動電路(103)、報警電路(104)和顯示器(11)均連接于主控電路(101)輸出端,水泵驅動電路(103)電連接于水泵(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協同凈化污水的智能微濕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電路(101)采用ST89C52型單片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協同凈化污水的智能微濕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池(1)、過濾池(2)、凈化池(3)、前處理池(4)、后處理池(5)和接水池(6)的材質均為透明有機玻璃。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協同凈化污水的智能微濕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貫通槽(3a)為長腰圓形,寬1.5-2.5mm、長2.5-3.5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協同凈化污水的智能微濕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濾板(301)和第二過濾板(302)之間的間隙寬度為0.8-1.5c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協同凈化污水的智能微濕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孔(7)為圓形,孔徑為1.5-2.5m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協同凈化污水的智能微濕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處理池(4)中放置的固菌吸附材料包括珊瑚砂、綠沸石或火山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未經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02308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負重裝置
- 下一篇:植物工廠機器人立體作業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