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除皺整容內窺鏡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007292.2 | 申請日: | 2020-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484476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傳偉;王雅靜;康玉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傳偉 |
| 主分類號: | A61B1/04 | 分類號: | A61B1/04;A61B1/00;A61B1/12;A61G1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權智天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愛 |
| 地址: | 110000 遼寧省沈陽市***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整容 內窺鏡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除皺整容內窺鏡,包括主鏡筒,所述主鏡筒的左側螺紋連接有目鏡,所述主鏡筒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光纜接頭,所述主鏡筒的右側固定連接有光纖軟管,所述光纖軟管遠離主鏡筒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連接頭,且連接頭內部的左側轉動連接有鏡管,本實用新型涉及除皺內窺鏡技術領域。該除皺整容內窺鏡,通過將主鏡筒與鏡管分離設置,之間用光纖軟管連接,使手持的鏡管部分重量較輕且結構較小,不易受到碰撞而抖動,適合長時間操作,且利用轉動輪配合凸環調節鏡管的伸長量,而手持的定位盒部分可隨手部搭在固定的位置不移動,進而可提高穩定性,避免因手抖影響畫面清晰度,且定位盒佩戴簡單,使用方便。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除皺內窺鏡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除皺整容內窺鏡。
背景技術
內窺鏡除皺術全稱為“內窺鏡輔助額部骨膜下除皺術”的內窺鏡除皺術屬于微創技術,是指在內窺鏡的指引下,通過位于頭皮內的微創小點、且為縱向,導入內窺鏡,在顯像屏幕監測下進行操作,專家可根據內窺鏡傳出的清晰的圖像,進行準確的分離、切開、止血、縫合等各項手術操作;以特制的工具做深面的準確分離和肌肉的切斷或切除視野清晰、操作準確,可避免傷及知名神經及血管,術中切口小(長約1CM)、損傷小、瘢痕少,術后水腫輕、消腫快、恢復快。
現有的除皺內窺鏡的鏡筒與鏡管部分為整體連接式,整體重量較重,且尾部體積較大,在長時間手術過程中,對醫生手部的負擔重,手術后期可能會手抖,且尾部容易被碰到也會抖動,影響圖像穩定性,而現有的內窺鏡鏡頭是在體表內移動,內部會有血污污染鏡頭,進而會降低清晰度。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除皺整容內窺鏡,解決了現有的除皺內窺鏡的鏡筒與鏡管部分為整體連接式,整體重量較重,且尾部體積較大,在長時間手術過程中,對醫生手部的負擔重,手術后期可能會手抖,且尾部容易被碰到也會抖動,影響圖像穩定性,而現有的內窺鏡鏡頭是在體表內移動,內部會有血污污染鏡頭,進而會降低清晰度的問題。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除皺整容內窺鏡,包括主鏡筒,所述主鏡筒的左側螺紋連接有目鏡,所述主鏡筒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光纜接頭,所述主鏡筒的右側固定連接有光纖軟管,所述光纖軟管遠離主鏡筒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連接頭,且連接頭內部的左側轉動連接有鏡管,所述鏡管的外部套設有定位盒,且定位盒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轉動輪,所述轉動輪的前側貫穿定位盒并延伸至定位盒的外部,所述鏡管表面的右半部分固定連接有凸環,且轉動輪的表面與凸環的表面壓接,所述定位盒的頂部從左到右依次固定連接有硬質塑料指環和彈性硅膠指環。
優選的,所述連接頭的內表面且位于鏡管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鏡頭,且鏡頭的表面與鏡管的內表面轉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鏡管的左端固定連接有透明薄刮片,且透明薄刮片的右側與鏡頭的左端壓接。
優選的,所述主鏡筒的底部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有彈性卡扣,且彈性卡扣的內側固定連接有防滑硅膠膜。
優選的,所述轉動輪包括塑料輪體,所述塑料輪體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硅膠圈,且硅膠圈的表面開設有防滑紋路。
優選的,所述定位盒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與凸環相適配的通孔,所述定位盒的前側開設有與轉動輪相適配的缺口。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除皺整容內窺鏡。與現有技術相比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傳偉,未經王傳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00729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