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結構及設計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44097.1 | 申請日: | 2020-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992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4 |
| 發明(設計)人: | 涂豫;張智裕;王幸;尚筠;張紅雁;邱在林;郝一霖;范東峰;王建冬;劉聳;胡海洋;聶文晉;任強;張凱;張藝冠;岳鵬舉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 | 分類號: | G02F1/133;H05B47/11;E21D9/14;F21S8/00;F21W131/101;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科鼎佳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51 | 代理人: | 蔡佳寧 |
| 地址: | 47300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公路 隧道 照明 系統 結構 設計 控制 方法 | ||
一種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結構及設計控制方法,基于現有公路隧道照明系統,在隧道兩端延伸設置了隧道口外的框架結構的閾值段,框架結構上設置有調光玻璃,調光玻璃的透光率根據環境光照度沿著遠離隧道口方向動態梯度遞增調整,通過調光玻璃將環境光梯度衰減后引閾值段,在閾值段形成照度漸變的緩沖帶,此緩沖帶與隧道口的人工照明自然銜接,解決了隧道內人工照明系統所能提供的最大照度與隧道外自然照度的巨大差異問題;本發明的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結構及設計控制方法突破了現有《公路隧道照明設計細則》的框架,從根本上解決了隧道內外照度的巨大反差所引起的短時盲視問題,使公路隧道行車更加安全,因此極具推廣使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公路隧道照明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結構及設計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公路隧道照明設計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要解決白天、夜間行車駛入、駛出隧道時,確保駕駛員適應隧道內外亮度的巨大反差問題;雖然國內對公路隧道照明有明確的設計規范,但依照設計規范實際仍無法解決白晝行車駛入、駛出隧道時,因隧道內外照度的巨大反差所引起的短暫盲視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隧道內人工照明系統所能提供的最大照度與隧道外自然照度的巨大差異所導致;如夏季正午時,南方隧道外照度最高可達109Lux,而隧道出口段最大照度僅有103Lux左右,顯然這個照度的巨大差異是無法依照現有《公路隧道照明設計細則》進行設計所能解決的,而目前尚沒有解決此問題的有效方法。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結構及設計控制方法;基于現有公路隧道照明系統,在隧道兩端延伸設置了隧道口外的框架結構的閾值段,框架結構上設置有調光玻璃,調光玻璃的透光率根據環境光照度沿著遠離隧道口方向動態梯度遞增調整,通過調光玻璃將環境光梯度衰減后導入閾值段,在閾值段形成照度漸變的緩沖帶,此緩沖帶與隧道口的人工照明自然銜接,解決了隧道內人工照明系統所能提供的最大照度與隧道外自然照度的巨大差異問題。
為了實現所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結構,包括隧道段、閾值段,所述閾值段為延伸設置于隧道口外的框架結構,此框架結構為水泥混凝土結構,或鋼桁架結構,框架結構上設置有調光玻璃,在白天調光玻璃的透光率根據環境光照度沿著遠離隧道口方向動態梯度遞增調整,調光玻璃將環境光梯度衰減后引閾值段;閾值段與隧道段相連接處的照度設置接近,閾值段端部與外部環境光照度設置在同一數量級,因此在閾值段形成照度漸變的緩沖帶,此照度漸變的緩沖帶避免了現有隧道內外照度的巨大反差所引起的短時盲視問題;所述隧道段、閾值段內均設置有照明燈,照明燈為LED燈,采用恒流源驅動;隧道段的照明燈用于隧道內照明,閾值段的照明燈用于夜間或環境光照度不足時閾值段的照明。
進一步的,所述調光玻璃包括面層玻璃、偏光片A、上層導電玻璃、液晶、下層導電玻璃、偏光片B、底層玻璃;所述面層玻璃、偏光片A、上層導電玻璃、液晶、下層導電玻璃、偏光片B、底層玻璃從上至下依次順序設置,偏光片A、偏光片B的偏振方向垂直;面層玻璃、偏光片A、上層導電玻璃通過粘接固定連接,下層導電玻璃、偏光片B、底層玻璃通過粘結固定連接;所述液晶通過液晶框膠封閉設置于上層導電玻璃與下層導電玻璃之間;所述面層玻璃、底層玻璃用于保護偏光片A、偏光片B;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未經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4409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