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稻-小龍蝦-黑斑蛙綜合種養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639996.2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7232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舒妙安;董偉仁;周憶蓮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22/22 | 分類號: | A01G22/22;A01G33/00;A01G31/00;A01K61/59;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趙芳 |
| 地址: | 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種稻 小龍蝦 黑斑 綜合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稻?小龍蝦?黑斑蛙綜合種養的方法:選取合適的稻田,在稻田周圍修建加高加寬的田埂,在田埂四周安裝防逃設施;1?2月份,在放蝦苗前15~20天,選取沉水植物作為水草進行移栽;2月份放養小龍蝦苗種,4?6月,小龍蝦養殖至達到商品規格輪捕上市;小龍蝦收捕結束后,6月下旬至7月上旬開始種植水稻,水稻品種選用不需要曬田的品種;稻田插秧7?10天后向稻田中放養經人工馴化、能攝食商品化人工配合飼料的黑斑蛙幼蛙,10?11月,采用地籠對養殖至商品規格的黑斑蛙進行輪捕上市。本發明的綜合種養方法不需要挖水溝,不減少稻田種植面積,發揮水稻、小龍蝦連作及水稻、黑斑蛙、小龍蝦共生的優勢,充分利用稻田的時間和空間,提高稻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稻-小龍蝦-黑斑蛙綜合種養的方法。
背景技術
民以食為天,糧食既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也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幾乎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人口,都以稻米為食。水稻在我國廣泛種植,種植過程中需要施用一定量的化肥和農藥。為了提高單位耕地面積的經濟效益,在保障水稻穩產的前提下,利用稻田濕地資源開展適當的水產養殖,我國逐漸形成稻漁種養的模式并得到了廣泛推廣。我國自“九五”計劃以來,在各級政府的推動下,稻漁工程在我國農村蓬勃開展,現已形成了涉養對象近20種,種養面積達3400多萬畝的現代稻漁種養產業,稻漁種養的模式亦在不斷發展演進。
目前稻漁種養產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模式:(1)共生種養模式:即種植水稻的同時,又養殖一些能耐高溫的水產品種,養殖品種主要有鯉魚、泥鰍、黃鱔、河蟹、青蝦、中華鱉、牛蛙、黑斑蛙等,如專利號為CN109169082A、CN106614118A、CN104322337A、CN111543361A、CN107211786A、CN108739159A、CN104106439B、CN108902010A等提出的稻魚、稻鰍、稻鱔、稻蟹、稻蝦(青蝦)、稻蛙、稻鱉魚、稻蛙鱉等共生模式。(2)連作種養模式:指每年10月水稻收割后到第二年的6月份開始種植水稻的期間,利用稻田冬春季空閑的時間養殖水產品種,養殖品種主要有克氏原螯蝦(俗稱小龍蝦)等,如CN111543269A提出的一種稻蝦(小龍蝦)連作的生態種養方法等。(3)連作及共生種養模式:該模式與前兩種相比,可以在稻田空閑期間和水稻種植期間都養殖水產品種,充分利用了稻田的空間和時間,能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是今后稻漁種養農業的發展方向。專利號CN102090291A提出水稻、小龍蝦、鱉的組合種養方法,將水溝和稻田結合,在5月份投放鱉種,9-10月份投放小龍蝦苗種,實現稻鱉共生和稻蝦連作的綜合種養模式。專利號CN110692554A提供的一種稻、小龍蝦、黃鱔的綜合種養模式,將稻田四周開挖水溝后,在3月底到4月初放養小龍蝦苗種,5月中旬捕撈,7月上中旬投放黃鱔苗種,10月中下旬起捕黃鱔,剩余黃鱔放到稻田到第二年起捕小龍蝦時全部捕完,該發明將稻、小龍蝦、黃鱔結合起來種養,可全年在稻田進行養殖,充分發揮稻田綜合種養的效益。
現有種養模式雖然能提高養殖效益,但仍存在不足,如這些種養模式都需要挖水溝這個環節,水溝的作用是給水生養殖動物提供棲息、避暑的場所,在水稻曬田期間,水生動物可在水溝內生存。然而,水溝的挖掘會占用多至20%的水稻種植面積,導致水稻種植面積以及水稻產量下降。2019年高標準良田建設辦公室連續發文,要求高標準良田建設不準挖溝,以確保糧食安全。因此,能否在不減少水稻種植面積的前提下,有效提升稻田的綜合種養效益,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難題。此外,目前的連作及共生種養模式還存在缺點,如水稻、小龍蝦、鱉和水稻、小龍蝦、黃鱔的連作及共生種養模式中肉食性的鱉、黃鱔等會捕食小龍蝦苗種,即不同水生養殖物種之間不能“和平共處”,影響養殖效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3999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