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物聯網的網關切換管理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639742.0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2273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琳;陳名峰;陳杰文;劉毅;林英喜;李瑋棠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36/00 | 分類號: | H04W36/00;H04W36/12;H04W36/22;H04W36/30;G16Y3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澤方譽航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84 | 代理人: | 唐明磊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聯網 網關 切換 管理 方法 裝置 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基于物聯網的網關切換管理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通過對各個物聯網網關的當前信息負載量進行收集,在物聯網網關的當前信息負載量超過設定的負載量閾值時,根據物聯網網關當前連接的各個物聯終端與所檢測到的其他物聯網網關對應的信號強度信息,確定可供各個物聯終端切換的物聯網網關,并確定這些物聯網網關的可接納負載量,根據可接納負載量確定需要進行網關切換的物聯終端和對應的物聯網網關,并通知對應物聯終端切換至對應的物聯網網關,將物聯設備分配到有數據傳輸余力的物聯網網關中,提升對物聯網設備的數據傳輸質量。
技術領域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物聯網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基于物聯網的網關切換管理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大量的物聯網設備。物聯網設備作為物聯網網絡中的節點一般是通過物聯網網關提供的無線信道連接物聯網網關,經物聯網網關接入物聯網網絡中,并通過物聯網網關與云服務器進行通信。由于物聯網設備的增多,物聯網網關需要承載的數據量也越來越多,在超過物聯網網關的承載能力時,物聯網設備的數據傳輸質量將難以保證。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基于物聯網的網關切換管理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以提高對物聯網設備的數據傳輸質量。
在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網關切換管理方法,包括:
獲取各個物聯網網關的當前信息負載量,并將所述當前信息負載量與設定的負載量閾值進行比較;
基于所述當前信息負載量超過所述負載量閾值的所述物聯網網關,通知所述物聯網網關向其所連接的各個物聯終端發起信號檢測請求,以使各個所述物聯終端確定與所檢測到的物聯網網關對應的信號強度信息,并基于所述信號強度信息返回相應的信號檢測信息;
依據所述信號檢測信息確定可供各個所述物聯終端進行切換的所述物聯網網關,并基于各個所述物聯網網關對應的當前信息負載量確定對應的可接納負載量;
根據各個所述物聯網網關對應的所述可接納負載量,確定需要進行網關切換的所述物聯終端以及對應的所述物聯網網關,并通知所述物聯終端切換至對應的所述物聯網網關。
進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當前信息負載量超過所述負載量閾值的所述物聯網網關,通知所述物聯網網關向其所連接的各個物聯終端發起信號檢測請求,包括:
基于所述當前信息負載量超過所述負載量閾值,或當前信息傳輸效率未達到設定的傳輸效率閾值的所述物聯網網關,通知所述物聯網網關向其所連接的各個物聯終端發起信號檢測請求。
進一步的,所述依據所述信號檢測信息確定可供各個所述物聯終端進行切換的所述物聯網網關,包括:
根據所述信號檢測信息確定所述物聯終端與所述物聯網網關之間的網關對應關系,并將所述信號檢測信息與設定的信號強度閾值進行比較得到信號比較結果;
基于所述信號比較結果,篩選出所述信號檢測信息超過所述信號強度閾值的所述物聯網網關,并基于所述網關對應關系確定可供各個所述物聯終端進行切換的所述物聯網網關。
進一步的,所述基于各個所述物聯網網關對應的當前信息負載量確定對應的可接納負載量,包括:
篩選出各個可供切換的所述物聯網網關中,位于同一物聯網網絡的所述物聯網網關;
基于篩選出的各個所述物聯網網關對應的當前信息負載量確定對應的可接納負載量。
進一步的,所述根據各個所述物聯網網關對應的所述可接納負載量,確定需要進行網關切換的所述物聯終端以及對應的所述物聯網網關,包括:
確定篩選出的所述物聯網網關所對應的所述物聯終端,并獲取對應的所述物聯終端的信息傳輸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3974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