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高溫滲碳晶粒長大的齒輪鋼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639623.5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317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0 |
| 發明(設計)人: | 何肖飛;王毛球;時捷;李曉源;徐樂;閆永明;孫挺;尉文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鋼鐵研究總院 |
| 主分類號: | C22C38/02 | 分類號: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44;C22C38/48;C23C8/22;C21D1/18;C21D9/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誼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劉月娥 |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溫 滲碳 晶粒 長大 齒輪 控制 方法 | ||
1.一種抗高溫滲碳晶粒長大的齒輪鋼,其特征在于:利用轉爐或電爐+爐外精煉+連鑄或模鑄的冶煉工藝生產得到如下成分的齒輪鋼連鑄坯或鑄錠: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數如下:
C:0.15~0.16或0.19,Si:≤0.40%,Mn:0.51~0.90%,Cr:1.5~1.8%,Ni:1.4~1.7%,Mo:0.25~0.35%,Nb:0.02~0.09%,Al:0.01~0.04%,P:≤0.02%,S:≤0.03%,N:0.005~0.02%,其余為Fe及不可避免的雜質,并且需滿足Al:N的比值在1.95~4.50,以及Nb+Al≥0.045%;
所述抗高溫滲碳晶粒長大的齒輪鋼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利用轉爐或電爐+爐外精煉+連鑄或模鑄的冶煉工藝生產得到齒輪鋼連鑄坯或模鑄錠:
獲得的連鑄坯或模鑄錠加熱至1160~1280℃并保溫后進行軋制或鍛造,終軋/終鍛溫度≥900℃,獲得齒輪鋼棒材;
獲得的齒輪鋼棒材加熱至1160~1240℃并保溫后進行鍛造,終鍛溫度≥900℃,獲得鍛造齒輪毛坯;
將獲得鍛造齒輪毛坯加熱到950~1000℃保溫2~12h后空冷,當溫度冷卻到300~600℃時,再次加熱到650~750℃進行保溫處理,保溫時間不少于2h;
熱處理后的齒輪毛坯經加工后在1020~1050℃溫度區間進行滲碳處理,碳勢0.80~1.35%,滲碳過程分為強滲和擴散兩個階段,兩階段時間比例為2.5~4.5;擴散結束后降溫至860~940℃并保溫1.0~4.0h,同時保持碳勢在0.65~0.90%,隨后以20~4200℃/min的冷卻速度冷卻至550℃以下,根據工件需要進行高溫回火;
對冷卻至550℃以下的齒輪件或經高溫回火后的齒輪件進一步加熱升溫,升溫速度10~100℃/min,升溫至800~860℃保溫60~300min,隨后進行油淬或水淬冷卻至室溫。
2.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抗高溫滲碳晶粒長大的齒輪鋼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轉爐或電爐+爐外精煉+連鑄或模鑄的冶煉工藝生產得到齒輪鋼連鑄坯或模鑄錠:
獲得的連鑄坯或模鑄錠加熱至1160~1280℃并保溫后進行軋制或鍛造,終軋/終鍛溫度≥900℃,獲得齒輪鋼棒材;
獲得的齒輪鋼棒材加熱至1160~1240℃并保溫后進行鍛造,終鍛溫度≥900℃,獲得鍛造齒輪毛坯;
將獲得鍛造齒輪毛坯加熱到950~1000℃保溫2~12h后空冷,當溫度冷卻到300~600℃時,再次加熱到650~750℃進行保溫處理,保溫時間不少于2h;
熱處理后的齒輪毛坯經加工后在1020~1050℃溫度區間進行滲碳處理,碳勢0.80~1.35%,滲碳過程分為強滲和擴散兩個階段,兩階段時間比例為2.5~4.5;擴散結束后降溫至860~940℃并保溫1.0~4.0h,同時保持碳勢在0.65~0.90%,隨后以20~4200℃/min的冷卻速度冷卻至550℃以下,根據工件需要進行高溫回火;
對冷卻至550℃以下的齒輪件或經高溫回火后的齒輪件進一步加熱升溫,升溫速度10~100℃/min,升溫至800~860℃保溫60~300min,隨后進行油淬或水淬冷卻至室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鋼鐵研究總院,未經鋼鐵研究總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39623.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