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江洪災害堤壩分洪道的設計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38481.0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184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田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田志強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Q10/06;G06F111/10;G06F11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神州信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14 | 代理人: | 劉真 |
| 地址: | 416306 湖南省湘西土家***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洪災 堤壩 分洪 設計 方法 | ||
1.一種江洪災害堤壩分洪道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水域調查:對洞庭湖水域進行水域調查,調查分為現場調查以及過往資料調查,計算其7-10年間平均流量,且調查其綜合水深、水面寬度、水流流速、濕周、過水斷面面積、水面面積以及生境多樣性,并整理匯總;
S2:方案確定:根據步驟S1中得到的7-10年間平均流量、綜合水深、水面寬度、水流流速、濕周、過水斷面面積、水面面積以及生境多樣性的數據進行綜合判定,在長江與洞庭湖接流出口處2000-5000m的地方建設堤壩,堤壩采用梯級建設;
S3:綜合治理:①:清淤疏浚:確定施工總平面圖,對實地進行勘察,平整場地,暢通道路,根據工程量確定需要的設備量,以每一分段施工長度擬為200-300m,圍堰采用袋裝砂土疊筑,迎水面鋪編織布防滲并用袋裝砂土壓蓋,圍堰頂寬0.6-1.0m,兩側邊坡1:0.75,圍堰高度比正常高水位高出0.5-1.0m,采用Φ120-Φ150-污水泵抽水2-3d后,采用吸污泵吸附表層淤泥,下部渣土采用人工清理;
②:河道改造:對河道邊沿進行填充或挖掘改造,使其形成彎曲,彎曲角度在10°-20°,且在河道邊沿種植灘地花草;
③:綠化美化:在河道兩岸50-80m處進行綠化美化,種植生命力強、耐濕喜水的植物;
S4:堤壩建設:在規劃河道內,建造3-5座堤壩,堤壩為階梯狀,且堤壩之間的水面為首尾相接,堤壩旁建設1-2個水庫或發電站;
S5:效果評估:按照水文學法和生態水力模擬法評估建設堤壩及綜合治理后長江與洞庭湖接流處水域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數據包括綜合水深、水面寬度、水流流速、濕周、過水斷面面積、水面面積以及生境多樣性,并與步驟S1中的調查結果進行對比,根據對比結果數據,綜合評估后,確定步驟S4中堤壩的下泄流量,確定下泄流量后,完成對江洪災害堤壩分洪道的設計治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江洪災害堤壩分洪道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中,堤壩建設取就近老廢堤或就近農田進行取料,堤壩之間間隔300-500m,且堤壩采用重力壩、拱壩或支墩壩中一種或多種組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江洪災害堤壩分洪道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5中,生境多樣性調查對象主要為水生生態系統食物鏈的最高層以及水生植物,選擇優勢魚類,確定魚類在水生環境中一切活動所需水深深度,一切活動包括游動、覓食、躲避以及生殖;魚類日?;顒蛹吧乘杷h境流速;魚類所需水生環境多樣性;魚類所需水生環境水面寬度,選擇水生生態系統中存活的一切有益水生植物,調查有益水生植物生長所需水深;有益水生植物在不同水深處生長情況;有益水生植物在不同水深處的扎根情況。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江洪災害堤壩分洪道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5中,生態水力模擬法采用HEC-RAS軟件進行模擬,模擬結果分析數據一般為:不同流量情況下,河道斷面最大水深及平均水深的數值模擬;不同流量情況下,不同水面寬度的數值模擬;不同流量情況下,平均流速的的數值模擬;不同流量情況下,河段長度的數值模擬;不同流量情況下,過水斷面面積的數值模擬;不同流量情況下,水面面積的數值模擬;不同流量情況下,生境多樣性的數值模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田志強,未經田志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3848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