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級煤泥干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636429.1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626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13 |
| 發明(設計)人: | 宋世果;張立忠;張峰;劉戈;楊惠茹;黃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中礦博能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6B17/04 | 分類號: | F26B17/04;F26B21/00;F26B21/02;F26B25/00;F26B25/02;F26B25/04;F25B30/00;F25B41/40;F25B41/31;F25B39/00;B02C4/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白凱園 |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級 干燥 方法 | ||
1.一種多級煤泥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設置上下布置的第一干燥腔室和第二干燥腔室,在所述第一干燥腔室和所述第二干燥腔室的上方均開設進料口,在所述第一干燥腔室和所述第二干燥腔室的下方均開設出料口,使所述第一干燥腔室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二干燥腔室的進料口上下相對布置,在每個干燥腔室的內底部均設有刮板式自動清灰裝置,所述刮板式自動清灰裝置包括刮板、清灰主動鏈輪、清灰從動鏈輪和鏈條,所述清灰主動鏈輪和清灰從動鏈輪分別轉動設于干燥腔室內底部的兩端,所述鏈條套裝于清灰主動鏈輪和清灰從動鏈輪上,所述清灰主動鏈輪通過清灰電機驅動,所述刮板連接于所述鏈條上,每個干燥腔室的出料口處均設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上設有與刮板相對應的出灰口,所述刮板包括承插件和插接件,所述承插件為三角桶狀結構,所述承插件的桶壁為相互連接的第一底桶壁和兩個第一側桶壁,所述第一底桶壁上開設有沿承插件長度方向布置的兩個滑槽,所述插接件為三角柱狀結構,所述插接件的外部形狀與承插件的桶腔形狀相匹配,所述插接件的外周壁為相互連接的外底壁和兩個外側壁,所述插接件的外底壁上設有兩個滑塊,所述插接件插于所述承插件的桶腔內,兩個所述滑塊分別位于兩個滑槽內,所述插接件的兩個外側壁上分別設有多個彈性凸起,每個所述外側壁上的多個彈性凸起均沿插接件的長度方向布置,所述承插件的內桶壁上設有與所述彈性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所述鏈條的一端連接于承插件的一個第一側桶壁以及插接件的一個外側壁上,所述鏈條的另一端連接于承插件的另一個第一側桶壁以及插接件的另一個外側壁上,
使煤泥從所述第一干燥腔室向所述第二干燥腔室輸送,并且使煤泥在所述第一干燥腔室和所述第二干燥腔室內都是沿S型路徑從進料口輸送到出料口,
向所述第一干燥腔室和所述第二干燥腔室的中部分別通入第一循環空氣,分別對所述第一干燥腔室和所述第二干燥腔室上部的煤泥進行干燥,通入所述第一干燥腔室的第一循環空氣取自第一干燥腔室的上部并經過加熱后通入第一干燥腔室的中部,通入所述第二干燥腔室的第一循環空氣取自第二干燥腔室的上部并經過加熱后通入第二干燥腔室的中部,
向所述第一干燥腔室和所述第二干燥腔室的下部分別通入第二循環空氣,通入所述第一干燥腔室的第二循環空氣從下到上對第一干燥腔室下部和上部的煤泥進行干燥,通入所述第二干燥腔室的第二循環空氣從下到上對第二干燥腔室下部和上部的煤泥進行干燥,通入所述第一干燥腔室的第二循環空氣取自第一干燥腔室的上部并經過除濕加熱后通入第一干燥腔室的下部,通入所述第二干燥腔室的第二循環空氣取自第二干燥腔室的上部并經過除濕加熱后通入第二干燥腔室的下部,
所述使煤泥在所述第一干燥腔室和所述第二干燥腔室內都是沿S型路徑從進料口輸送到出料口的具體步驟為:在所述第一干燥腔室和所述第二干燥腔室內均從上到下依次布置兩個以上的網鏈輸送機,在每個所述網鏈輸送機的網鏈輸送帶上開設通氣口,在所述兩個以上的網鏈輸送機中,使相鄰兩個網鏈輸送機的輸送煤泥方向相反,使煤泥從上到下依次經過所述兩個以上的網鏈輸送機進行輸送,
所述使煤泥從上到下依次經過所述兩個以上的網鏈輸送機進行輸送時,使用高壓氣體對網鏈輸送機的網鏈輸送帶進行清洗,具體步驟為:通過網鏈自動清洗裝置對網鏈輸送帶進行清洗,所述網鏈自動清洗裝置包括通過高壓氣體管路依次連接的高壓氣泵、高壓氣罐和高壓氣體噴嘴,所述高壓氣體噴嘴設于網鏈輸送帶的上下輸送帶之間,所述高壓氣體噴嘴朝向網鏈輸送帶的下輸送帶布置,所述高壓氣體噴嘴包括呈筒狀的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的上下筒口分別為氣流進口和氣流出口,所述第一殼體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筒體和下筒體,所述下筒體的內徑大于上筒體的內徑,所述第一殼體的上筒體內滑動密封設有第一導流封堵座,所述第一導流封堵座呈桶狀,所述第一導流封堵座的桶口朝向第一殼體的上筒口布置,所述第一導流封堵座包括第二底桶壁和第二側桶壁,所述第二側桶壁上開設有第一氣流通孔,所述第二底桶壁的外側連接有第一導向柱,所述下筒體內設有第一導流支撐架,所述第一導流支撐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導向柱相對應的第一導向孔,所述第一導向柱穿插于第一導向孔內,所述第一導流支撐架上開設有第二氣流通孔,所述第二氣流通孔沿上下方向貫穿所述第一導流支撐架,所述第一導流封堵座與第一導流支撐架之間連接有第一彈簧,所述上筒體的內筒壁下端固定設有第一環形卡臺,所述第一導流封堵座滑動密封設于第一環形卡臺內,所述第一導流封堵座的桶口外側固定設有第一徑向凸緣,所述第一導向柱的下端固定設有第一卡塊,所述第一卡塊位于第一導流支撐架的下方,所述上筒體的內筒壁上端設有用于連接高壓氣體管路的內螺紋,所述高壓氣體管路的與高壓氣體噴嘴連接一端設有外螺紋,所述高壓氣體管路與高壓氣體噴嘴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固定,
所述第一循環空氣經過加熱的具體步驟為:設置第一熱泵機組,使所述第一循環空氣經第一熱泵機組的冷凝器加熱,
所述第二循環空氣經過除濕加熱的具體步驟為:設置第二熱泵機組,使所述第二循環空氣先經第一熱泵機組和第二熱泵機組的蒸發器除濕后,再經所述第二熱泵機組的冷凝器加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級煤泥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環空氣經過除濕加熱的具體步驟中,設置表冷器和熱回收器,使所述表冷器通過冷卻水循環管路與冷卻塔連接,先使所述第二循環空氣依次經表冷器和熱回收器除濕,之后再使所述第二循環空氣經過第一熱泵機組和第二熱泵機組的蒸發器除濕,接著再使所述第二循環空氣經過熱回收器加熱,最后再使所述第二循環空氣經過第二熱泵機組的冷凝器加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中礦博能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中礦博能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3642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