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硝化細菌的常溫保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636098.1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863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孫丹鳳;高會杰;陳明翔;王剛;李寶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2N1/12;C12N1/04;C12R1/89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硝化細菌 常溫 保藏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硝化細菌的常溫保藏方法,包括(1)將硝化細菌曝氣培養至生長穩定期,收集菌體;(2)將菌體和微藻投加至保藏液中,進行保藏;保藏條件為室溫、光暗交替培養,日光照總時間高于8h;(3)保藏結束后,切出上層微藻層,剩余物料加入培養液進行曝氣培養,得到活性穩定的硝化菌。本發明采用藻菌共生方式實現菌體大批量常溫保藏,具有常溫保藏周期長、保藏活性好、恢復速度快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硝化細菌的保藏,具體涉及一種硝化細菌的常溫保藏方法。
背景技術
氮素是造成水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多采用生物法去除。生物脫氮是通過硝化反應先將氨氮氧化為硝氮或/和亞硝氮,再通過反硝化反應將硝氮或亞硝氮還原成氣態氮從水中除去,主要依靠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實現。菌種是重要的生物資源之一,一個優良的菌種被選育出來以后,必須保持其優良性狀不變或盡可能地少變慢變,才不至于降低菌體性能,能長期在生產中應用。
微生物菌種保藏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根據微生物生理生化特點,人工創造條件,使微生物代謝處于不活潑、生長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狀態,即采取低溫、干燥、缺氧等條件,使菌種暫時處于休眠狀態。菌種保藏方法很多,一種好的保藏方法首先應能長期保持菌種原有的優良性狀不變,同時還需考慮到方法本身的簡便和經濟,以便生產上能推廣使用。為了有效地保藏微生物菌種,就需要針對菌種的特性和保藏需求開發適宜的保藏方法。
目前國內外常用的菌種保藏方法有定期移植法、液體石蠟法、沙土管法、真空冷凍干燥法、超低溫冰箱冷凍法、超低溫液氮冷凍法等。其中冷凍保存是解決種質退化和防止自然積累性突變的一種有效途徑,但傳統的低溫保存需要昂貴的程序降溫儀器,步驟繁瑣,且需要使用保護劑,保藏成本較高。
CN103103143A公開了一種硝化菌保藏方法,包括(1)將硝化菌體培養至生長穩定期,并收集硝化菌;(2)配制硝化菌保藏營養液;(3)步驟(1)收集的硝化菌與步驟(2)配制的硝化菌保藏營養液混合,含水率為40%~80%,含水率指菌體濕重和培養液體積比;(4)添加保藏劑;(5)冷凍保藏。該法具有方法簡單和存活率高等優點,但需添加保藏劑且采用冷凍保藏,保藏成本相對較高。
CN106554921A公開了一種硝化細菌的保藏方法,包括(1)在硝化細菌培養過程中投加生長促進劑,所述生長促進劑包括金屬鹽和多胺類物質,其中金屬鹽為40-100重量份,多胺類物質為5-30重量份;所述金屬鹽由鈣鹽、銅鹽、鎂鹽和/或亞鐵鹽組成;培養至進入生長穩定期后,收集菌體;(2)配制硝化細菌保藏營養液;(3)將步驟(1)收集的硝化細菌與步驟(2)配制的保藏營養液混合,控制含水率為40%-80%;(4)添加保藏劑;(5)低溫冷凍保藏。該法通過在硝化細菌培養過程中投加生長促進劑,可以提高菌體活性和耐低溫能力,經低溫冷凍藏后能夠快速恢復活性。但是也需添加保藏劑且采用冷凍保藏,保藏成本相對較高。
CN108117992A公開了一種反硝化菌的常溫保藏方法,包括(1)將反硝化菌培養至對數生長期,并收集菌體;(2)配制保藏營養液,主要包括碳源、氮源和微量物質等;(3)步驟(1)反硝化菌與步驟(2)保藏營養液于保藏容器中混合,加入適量保藏助劑,所述保藏助劑包括糖脂、糖醇和有機酸鹽;(4)將步驟(3)混合液密封培養4-12h,常溫保藏。該方法具有常溫保存效果好、存活率高、活性恢復快等優點。但是,該方法也需要添加特定組成的保藏營養液。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硝化細菌的常溫保藏方法。本發明采用藻菌共生方式實現菌體大批量常溫保藏,具有常溫保藏周期長、保藏活性好、恢復速度快等優點。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硝化細菌的常溫保藏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硝化細菌曝氣培養至生長穩定期,收集菌體;
(2)將菌體和微藻投加至保藏液中,進行保藏;保藏條件為室溫、光暗交替培養,日光照總時間高于8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360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輛駕駛模式的設置方法、裝置及車輛
- 下一篇:一種縫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