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邊坡位移監測輔助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33147.6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1585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湯建銘;唐建橋;蔡子勇;鄧曉峰;廖云沼;喬世范;檀俊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南大學;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11/02 | 分類號: | G01B11/02;G01C15/00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華朋弘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531 | 代理人: | 修瑞杰 |
| 地址: | 51145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邊坡 位移 監測 輔助 測量 裝置 測量方法 | ||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高邊坡位移監測輔助測量裝置,包括坡體,坡體上設有凹槽,凹槽內通過混凝土層澆筑豎直設置的鋼筋,所述鋼筋下端澆筑在混凝土內部,所述鋼筋上端固定連接水平設置的支撐板,支撐板上側設有螺紋孔,在螺紋孔內螺紋連接棱鏡轉接頭,棱鏡轉接頭上固定連接棱鏡。本發明充分利用材料的最大化,將鋼筋加工產內廢棄的鋼筋變廢為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提前批量完成,有效地縮短了觀測樁的制作時間,使開展高邊坡變形監測時間更早,為初始讀數量測爭取更早的時間,保證監測結果更能反映真實的變形情況,確保施工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公路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邊坡位移監測輔助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公路交通建設為人們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設,大大縮短了不同地方之間的通行時間,推動了社會進步。在高速公路修建過程中,路塹高邊坡一直是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越嶺山區修建高速公路,越來越多的路塹高邊坡開始涌現。由于受地形地質條件、氣候環境、邊坡類型、開挖方法、支護措施等因素影響,很容易引起邊坡失穩破壞而誘發滑坡災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工期延長,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開展高邊坡安全監測已成為保障邊坡安全穩定的重要手段。目前采用的邊坡監測技術主要存在的缺點或不足:
常規大地測量法:常規測量技術主要是基于全站儀等設備進行邊坡表面變形監測,在邊坡工程的地表監測中一直占主導地位。但也存在一些缺點,例如受邊坡類型及開挖高度影響,測量人員在對邊坡監測點進行棱鏡桿對中操作過程中存在潛伏的安全風險;人員持桿是否水平對測量精度影響較大;受氣候環境影響大;因監測點多,測量耗時長,人員、物力投入大。
GPS定位系統:GPS測量技術克服了大地測量法受氣候環境影響的缺點,具有大跨度高精度的優勢,其相對精度能夠達到毫米級。但也存在一些缺點,例如GPS接收機經濟投入大,費用高;監測地區的地形條件會影響GPS的測量精度,邊坡開挖高度較大時容易導致GPS接收信號較差,容易造成測量誤差。
近景攝影測量技術:近景攝影測量技術是在兩個不同位置的固定測點上安置近景攝影儀,對邊坡測點攝影構成立體像對,通過圖像解析得到各測點三維坐標的一種測量方法。該技術需要的野外工作量較小,具有精確記錄變形體的形變信息的優勢,但對攝像機要求高,且需要融入圖像處理技術,同時受氣候環境影響較大。
地面雷達:地面雷達是一種雷達主動成像遙感測量技術,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目標區域進行兩次以上的重復觀測,通過影像處理即可實現對目標區域進行變形監測,其測量精度更高。不受氣候條件影響,能夠全自動、全天候、無間斷的持續工作,監測區域大、監測距離遠,無需人員值守和人工施測,可實現數據自動處理并且可以通過設定預警值,實現對滑坡災害的預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配套設備價格昂貴,在數據處理時需選取穩定的地面控制點來進行大氣校正,存在主觀因素,雷達電磁波反射信號強度受目標體與雷達視線方向角度影響。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點或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高邊坡位移監測輔助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體為:
一種高邊坡位移監測輔助測量裝置,包括坡體,坡體上設有凹槽,凹槽內通過混凝土層澆筑豎直設置的鋼筋,所述鋼筋下端澆筑在混凝土內部,所述鋼筋上端固定連接水平設置的支撐板,支撐板上側設有螺紋孔,在螺紋孔內螺紋連接棱鏡轉接頭,棱鏡轉接頭上固定連接棱鏡。
優選地,所述鋼筋采用高強精軋螺紋鋼筋。
優選地,所述支撐板采用六角高強不銹鋼材質。
優選地,所述混凝土采用普通混凝土。
一種高邊坡位移監測輔助測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在邊坡開挖平臺上挖出凹槽;
S2、在凹槽內插入鋼筋,并通過澆筑混凝土進行硬化固定,使得鋼筋豎直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南大學;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南大學;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3314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