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親油/親水微孔膜協同耦合強化的油水分離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630665.2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459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9 |
| 發明(設計)人: | 阮雪華;馬楊;賀高紅;王佳銘;姜曉濱;代巖;鄭文姬;焉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17/02 | 分類號: | B01D17/02;C10G53/02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溫福雪;侯明遠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親油 微孔 協同 耦合 強化 油水 分離 工藝 | ||
1.一種親油/親水微孔膜協同耦合強化的油水分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油水混合物(S-1)首先進入第一油水分離罐(1),通過重力沉降將直徑超過40 μm的水相液滴從油相主體中分離出來,形成的貧油水相(S-2)從第一油水分離罐(1)底部采出,形成的貧水油相(S-3)從第一油水分離罐(1)側部采出;貧水油相(S-3)經輸送泵(2)增壓后送往雙膜分離器(3)進一步實現油水分離,在親油型微孔膜(4)的滲透側獲得無水油相(S-4),與此同時,在親水型微孔膜(5)的滲透側獲得富水油相(S-5),剩余的貧水油相從雙膜分離器(3)的滲余物料出口采出,經過壓力控制閥(7)后成為循環貧水油相(S-6),返回第一油水分離罐(1)中;富水油相(S-5)進入第二油水分離罐(6)中,通過重力沉降初步去除直徑較大的水滴,形成的油水混合物從第二油水分離罐(6)的側部采出,與油水混合物(S-1)合股進入第一油水分離罐(1),形成的貧油水相從第二油水分離罐(6)的底部采出,與第一油水分離罐(1)底部采出的貧油水相(S-2)合股;
采用一種同時裝備親油型微孔膜(4)和親水型微孔膜(5)的雙膜分離器(3),對重力沉降分離后的貧水油相(S-3)進一步脫水,獲得無水油相(S-4)、富水油相(S-5)以及循環貧水油相(S-6);在這種雙膜分離器中,親油型微孔膜(4)的親油表面和親水型微孔膜(5)的親水表面在油水混合物中相互貼近,間距小于5 mm;
采用平板膜裝配,雙膜分離器的整體外圍為板框式膜分離器的框架(8),雙膜分離器內部分為多級分離單元,每級分離單元通過親油型微孔膜(4)和親水型微孔膜(5)將內部從上到下分割為富油滲透腔(13)、流動腔(11)和富水滲透腔(14);親油型微孔膜(4)和親水型微孔膜(5)的端部設置有密封元件(9);進料腔(10)、流動腔(11)和出料腔(12)依次連通,各級分離單元的富水滲透腔(14)通過出水支管匯總到出水總管,各級分離單元的富油滲透腔(13)通過出油支管匯總到出油總管;
親油型微孔膜的材質為聚偏氟乙烯,平均孔徑為0.1 μ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親油/親水微孔膜協同耦合強化的油水分離工藝,其特征在于,采用中空纖維膜進行裝配,親油型微孔膜(4)、親水型微孔膜(5)、膜殼(15)和設置在親油型微孔膜(4)、親水型微孔膜(5)兩端的環氧封頭(16)將雙膜分離器內部分割成流動腔(11)、富油滲透腔(13)和富水滲透腔(1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3066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