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鋼結構堆場及拼裝場地架空的便捷式轉換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29631.1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5385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姜舟;楊佳俊;李樂;錢子茂;倪寅;俞兆筠;王海立;曹宏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C9/08 | 分類號: | E01C9/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劉常寶 |
| 地址: | 201207 上海市浦東新***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鋼結構 堆場 拼裝 場地 架空 便捷 轉換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鋼結構堆場及拼裝場地架空的便捷式轉換裝置,包括若干預埋鋼板,若干轉換柱,主梁,若干次梁,若干連接組件;若干連接組件間隔性的設置在主梁上;次梁的一端與若干預埋鋼板一一對應并進行固定連接,另一端與若干連接組件一一對應并通過連接組件與主梁進行連接;次梁將受力轉換至主梁上;主梁豎向固定在轉換柱上并將次梁所傳輸的受力轉換至轉換柱上;轉換柱對應固定在鋼混結構柱上并將主梁所傳輸的受力轉換至鋼混結構柱上,本方案通過將次梁的受力依次通過主梁,轉換柱轉換至地下室的混凝土結構柱上,實現了高效的傳導荷載,增大了次梁的承載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業建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結構堆場及拼裝場地架空的便捷式轉換裝置。
背景技術
在鋼結構日益擴大的使用需求及復雜多變的外觀造型的雙重準則下,鋼結構施工環境日趨復雜,鋼構件重量、吊裝機械自重逐步增大,也對機械運輸道路及拼裝場地的承載力產生了更高的要求,地下室頂板承載力不足的問題極大程度的限制了大型鋼結構施工時的場地布置區域,一定程度的阻礙了復雜環境下大型乃至超大型鋼結構施工的發展。
為了解決頂板承載力不足的問題,通常采用回頂的方法,在鋼結構堆場及拼裝區域對應頂板受力范圍的地下室使用鋼管支撐架或碗口架,利用頂撐架體進行力的傳導,將頂板受力層層削弱,傳遞至底板,從而達到增大頂板承載力的目的。而此種方式無法直接高效傳導頂板荷載,同時造成了大量人工材料及時間的浪費。
由此可見,現急需一種高效的結構來代替傳統頂板回頂為本領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于現有技術存在效率低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鋼結構堆場及拼裝場地架空的便捷式轉換裝置,其實現了高效的傳導荷載,增大了次梁的承載力,很好地解決了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鋼結構堆場及拼裝場地架空的便捷式轉換裝置,包括若干預埋鋼板,所述若干預埋鋼板間隔性的設置在混凝土側墻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若干轉換柱,主梁,若干次梁,若干連接組件;
所述若干連接組件間隔性的設置在主梁上;
所述若干次梁豎向設置;所述若干次梁均勻分布;所述次梁的一端與若干預埋鋼板一一對應并進行固定連接,另一端與若干連接組件一一對應并通過連接組件與主梁進行連接;所述次梁將受力轉換至主梁上;
所述主梁橫向固定在轉換柱上并將次梁所傳輸的受力轉換至轉換柱上;
所述轉換柱對應固定在鋼混結構柱上并將主梁所傳輸的受力轉換至鋼混結構柱上。
進一步地,所述轉換柱為預制鋼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主梁上下均設有翼緣板;所述上下翼緣板與主梁進行配合連接構成對稱結構,兩側的中間均形成安置槽。
進一步地,所述兩側的安置槽內每間隔一段距離設有一腹板;所述腹板的上下兩端分別與主梁的上下翼緣板進行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若干次梁的一端分別通過連接板組件與腹板一一對應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板組件包括兩個連接板和若干螺栓;所述兩個連接板上均設有若干螺孔;所述兩個連接板的一端分別放置在腹板的兩側并通過螺栓與腹板進行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的另一端放置在次梁的兩側并通過螺栓進行連接。
本方案提供的鋼結構堆場及拼裝場地架空的便捷式轉換裝置,其通過將次梁的受力依次通過主梁,轉換柱轉換至地下室的混凝土結構柱上,實現了高效的傳導荷載,增大了次梁的承載力。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圖1為本轉換鋼平臺結構的平面示意圖;
圖2為本轉換鋼平臺結構的截面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建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2963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全膝關節圖像處理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一種脫硫廢水凈化回收再利用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