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預測方法及終端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625901.1 | 申請日: | 2020-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699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3 |
| 發明(設計)人: | 黃炳升;袁程朗;李雪華;鐘英奎;張乃文;張洪源;羅梓欣;馮盛宇;曾英候;陳白莉;馮仕庭;陳旻湖;李子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大學 |
| 主分類號: | G16H20/10 | 分類號: | G16H20/10;G16H30/00;G16H50/70;G16H70/40;G06K9/6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劉芙蓉;溫宏梅 |
| 地址: | 5180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 抗藥 預測 方法 終端設備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預測方法及終端設備,所述方法包括:獲取腸道病灶的動脈期掃描圖像,從所述動脈期掃描圖像中提取影像組學特征;將所述影像組學特征輸入訓練后的預測模型中,得到藥效預測結果,其中,所述預測模型為使用支持向量機分類器建立的預測模型。通過獲取腸道病灶的動脈期掃描圖像,并從中提取出影像組學特征,然后將所述影像組學特征輸入到訓練好的預測模型中,從而準確的獲知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藥效監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預測方法、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及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種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的慢性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其臨床特點為慢性病程、易復發、并發癥多以及致殘率高,嚴重影響樣本的生活質量。
目前,臨床上尚無可徹底治愈CD的方法。中度或重度活動期CD一般予以皮糖質激素治療,但有少部分樣本激素治療無效,也有部分樣本會產生激素依賴。現有的共識均不建議使用激素作為CD的長期維持治療,對激素治療無效或依賴的這部分樣本傳統上多加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硫嘌呤類藥物(硫唑嘌呤或巰基嘌呤)是目前維持治療的主要藥物,可有效維持撤離激素的長期緩解。但硫嘌呤類藥物存在量效關系且個體差異很大,低劑量會影響療效,而大劑量則增加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過程中需要嚴密監測不良反應。
生物制劑靶向特定的炎癥通道,在傳統治療方案的選擇上提供了新的選擇。一方面循證醫學證據表明生物制劑適用于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無效、激素依賴或不耐受的CD樣本;另一方面,在中度至重度CD中盡早進行生物制劑強化治療已被證明可實現黏膜愈合。抗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單克隆抗體能有效促進CD樣本腸道黏膜愈合,并降低致殘性并發癥的發生率,英夫利昔單克隆抗體(Infliximab, IFX)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抗腫瘤壞死因子α單克隆抗體。然而,在接受IFX 治療的樣本中,13%-40%的樣本在治療早期對藥物無應答,且IFX價格昂貴、具有不可預測的副作用,包括增加感染和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風險、神經系統損害等。
因此,如何提前預測出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預測方法、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及終端設備,旨在提前預測和篩選出不受易于IFX的樣本。
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預測方法,方法包括:
獲取腸道病灶的動脈期掃描圖像,從所述動脈期掃描圖像中提取影像組學特征;
將所述影像組學特征輸入訓練后的預測模型中,得到藥效預測結果,其中,所述預測模型為使用支持向量機分類器建立的預測模型。
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預測程序,所述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預測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以實現如上所述的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預測方法中的步驟。
本發明實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所述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存儲器以及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中并可在所述處理器上執行的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預測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預測程序時實現如上所述的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預測方法中的步驟。
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一種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預測方法,通過獲取樣本的腸道病灶的動脈期掃描圖像,并從中提取出影像組學特征,然后將所述影像組學特征輸入到訓練好的預測模型中,從而準確的獲知克羅恩病英夫利昔單抗藥效。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大學,未經深圳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2590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