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廢脫硝催化劑的粉碎方法及由此制備的廢脫硝催化劑粉體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625651.1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823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6 |
| 發明(設計)人: | 周光虎;李柯志;任靖;王博;殷喜平;沈剛;韓帥;張新軍;桂建舟;劉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催化劑有限公司;中石化催化劑(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2C17/10 | 分類號: | B02C17/10;B02C17/20;B02C23/06;B02C17/22;B02C1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劉兵;田宏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廢脫硝 催化劑 粉碎 方法 由此 制備 | ||
本發明涉及廢脫硝催化劑回收利用領域,公開了一種廢脫硝催化劑的粉碎方法和由此制備得到的廢脫硝催化劑粉體。所述廢脫硝催化劑的粉碎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廢脫硝催化劑進行破碎篩分預處理,得到預處理后的粉體;2)將預處理后的粉體、球磨珠和含有分散劑的溶液一起進行球磨,其中,所述分散劑為十二烷基硫酸鈉和/或聚氧乙烯月桂醚,且所述分散劑與所述預處理后的粉體的重量比為1:50?100。通過該方法可顯著減小粉碎后粉體的粒徑,并且由此可進一步提升制備得到的新的脫硝催化劑催化的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廢脫硝催化劑回收利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廢脫硝催化劑的粉碎方法和由此制備得到的廢脫硝催化劑粉體。
背景技術
選擇性催化還原法是目前國際上被應用最廣泛的煙氣脫硝技術,其具有不產生副產物、不會造成二次污染、裝置結構簡單、運行安全可靠、維護簡單方便、脫硝效率高可達90%以上等諸多優點,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大多數電廠中基本都在應用此技術。
然而,由于脫硝催化劑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會逐漸附著積累堿金屬、堿土金屬和其他有害重金屬元素等,引起催化劑中毒,并且在運行過程中煙灰等還會堵塞脫硝催化劑孔道,導致催化劑活性降低,無法繼續應用。由此,每年會產生大量的廢脫硝催化劑。
目前廢脫硝催化劑的回收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分離提純,即通過化學反應使廢脫硝催化劑中的主要成分如Ti、W、V與化學試劑發生反應,使W,V等轉化為可溶性鹽,浸出后與Ti分離,再各自通過沉淀、富集等工藝提純得到含Ti、含W和含V的化合物或氧化物等。但是一般而言,分離提純的工藝路線較長,且投入的成本較高,從而導致工業化利用價值不高。例如CN105481007A公開了一種廢棄SCR脫硝催化劑的回收利用方法,該方法將廢棄的脫硝催化劑與強堿NaOH或KOH發生取代反應從而分離釩、鎢和鈦元素,得到固體鈦渣和含釩、鎢的溶液;繼續向溶液中加入NH4HCO3進一步分離釩元素,由此回收得到NH4VO3沉淀;另外采用結晶法最終以Na2WO4的形式回收鎢元素。盡管該方法實現了分離提純,但是該方法中分離提純過程復雜繁瑣,并且在分離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廢水污染環境。
二是不經分離直接回收,即無需經過活性組分和載體的分離,直接將廢棄催化劑粉碎,之后經過洗滌等處理去除不期望的雜質,再將處理后的物料回用至新催化劑的制備中。例如CN109295313A公開了一種廢棄SCR催化劑經過簡單的預處理得到廢催化劑粉體,再去除玻璃纖維后,進行洗滌、干燥、煅燒等處理回收得到鈦鎢粉。但是由于常規廢脫硝催化劑粉碎方法的粉碎程度有限,粉碎處理后的廢催化劑粉體粒徑仍然較大,即使通過后續的硫酸酸處理和活化等,也難以高效地去除雜質,使得處理后的物料無法達到原料水平,進一步導致由此制備的新脫硝催化劑催化性能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廢脫硝催化劑粉碎處理困難的問題,提供一種廢脫硝催化劑的粉碎方法和由此制備的廢脫硝催化劑粉體。通過該方法可顯著減小粉碎后粉體的粒徑,由此可以進一步提升制備得到的新的脫硝催化劑的催化性能。
本發明的發明人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在粉碎廢脫硝催化劑劑時,通過將破碎篩分預處理后的廢脫硝催化劑粉體、球磨珠、含有分散劑十二烷基硫酸鈉和/或聚氧乙烯月桂醚的溶液一起進行球磨,可以顯著減小球磨后廢脫硝催化劑粉體的顆粒,并由此完成了本發明。
因此,本發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廢脫硝催化劑的粉碎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廢脫硝催化劑進行破碎篩分預處理,得到預處理后的粉體;
2)將預處理后的粉體、球磨珠和含有分散劑的溶液一起進行球磨,
其中,所述分散劑為十二烷基硫酸鈉和/或聚氧乙烯月桂醚,且所述分散劑與所述預處理后的粉體的重量比為1:50-1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催化劑有限公司;中石化催化劑(北京)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催化劑有限公司;中石化催化劑(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2565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