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反應堆上部組件頂蓋壓痕測量表夾持裝置及夾持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25396.0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505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4 |
| 發明(設計)人: | 曾振華;尤曉波;隋震;曹曄;易良川;劉勇;張建軍;張軍超;趙翔;萬英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核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21C17/007 | 分類號: | G21C17/007;B25B11/00 |
| 代理公司: | 核工業專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王婷 |
| 地址: | 222000 江蘇省連云***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反應堆 上部 組件 頂蓋 壓痕 測量 夾持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核電站反應堆檢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反應堆上部組件頂蓋壓痕測量表夾持裝置及夾持方法,包括:夾持部件、支撐彈簧、調整螺母、活動支撐桿、固定支撐桿、底座;夾持部件與活動支撐桿的頂部焊接連接,活動支撐桿外壁由上至下環套有支撐彈簧和調整螺母;所述活動支撐桿的下部插入固定支撐桿內部,并通過調整螺母將活動支撐桿固定在固定支撐桿上;所述固定支撐桿的底部固定設置在底座上。本發明可節約工作時間,降低人員受照劑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測量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核電站反應堆檢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反應堆上部組件頂蓋壓痕測量表夾持裝置及夾持方法。
背景技術
某核電站一期工程為兩臺VVER-1000型機組,反應堆為B-428型反應堆。上部組件如圖1作為反應堆的一個重要部件,主要用于密封反應堆的主密封面,形成密實的反應堆內部空間,防止堆內構件在堆芯水流的作用下上浮。同時,上部組件起到固定控制棒驅動機構及其電氣設備,固定堆芯儀表傳感器線路端子和密封件的作用。上部組件頂蓋1通過若干個主螺栓3、主螺母2、半球面墊片和2根鎳墊圈4實現與反應堆壓力容器5的密封。其中2根鎳墊圈為上部組件頂蓋1和壓力容器5的密封墊圈,安裝在壓力容器法蘭密封面的2個同心“V”型密封槽內,在螺栓預緊力的作用下,鎳墊圈4被上部組件頂蓋壓縮,在壓緊鎳墊圈的同時,上部組件頂蓋密封面受鎳墊圈4作用在整個圓周上形成2道壓痕,壓痕直徑約4米,周長約12.5米。
每次大修上部組件解密封后都需測量上部組件頂蓋壓痕深度,為了準確分析上部組件頂蓋壓痕深度變化情況,在大修期間,上部組件解密封后,上部組件密封面距離地面約800mm。在上部組件檢查井內,工作人員利用測量表6進行上部組件頂蓋壓痕測量工作;現有上部組件頂蓋壓痕測量方法是:每道壓痕沿整個圓周選取與螺栓孔位置對應的54個點,利用測量表6測量相應位置的壓痕深度,2道壓痕共需測量108個點。目前的測量方式是工作人員手持測量表6對頂蓋壓痕進行測量,存在以下弊端:
(1)由于測量空間狹小,工作人員需蹲在上部組件頂蓋下方,用手舉著測量表6進行頂蓋壓痕測量,操作困難,導致測量時間較長,歷次測量平均花費約1.5h;
(2)上部組件頂蓋底部劑量較大,接觸劑量率約1~2mSv/h,測量過程中工作人員一直處于上部組件頂蓋下方,人員受照劑量較高;
(3)上部組件頂蓋壓痕測量過程中,人員需要長時間手持測量表,容易出現測量表晃動和偏斜的情況,增加了測量誤差。
因此需要針對上述技術問題設計一種反應堆上部組件頂蓋壓痕測量表夾持裝置及夾持方法,以改善上述反應堆上部組件頂蓋壓痕測量表使用時帶來的技術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反應堆上部組件頂蓋壓痕測量表夾持裝置及夾持方法,用于有效解決現有需要手持壓痕測量表對頂蓋壓痕進行測量,且操作空間小、人員輻照風險大,誤差較大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反應堆上部組件頂蓋壓痕測量表夾持裝置,包括:夾持部件、支撐彈簧、調整螺母、活動支撐桿、固定支撐桿、底座;
夾持部件與活動支撐桿的頂部焊接連接,活動支撐桿外壁由上至下環套有支撐彈簧和調整螺母;所述活動支撐桿的下部插入固定支撐桿內部,并通過調整螺母將活動支撐桿固定在固定支撐桿上;所述固定支撐桿的底部固定設置在底座上。
所述夾持部件包括:活動夾頭、夾緊彈簧、固定夾頭、支撐架;
所述支撐架整體為“U”型結構,支撐架包括:左支撐桿、右支撐桿和U型開口端;所述左支撐桿上焊接有固定夾頭,右支撐桿上開有安裝通孔,所述活動夾頭通過穿入右支撐桿上的安裝通孔設置在右支撐桿上;所述活動夾頭上安裝有夾緊彈簧,活動夾頭的端部還設置有手柄,用于控制活動夾頭在右支撐桿上左右移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核電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核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2539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碳化硅復合材料增強鋯包殼管
- 下一篇:煙化爐爐氣的處理系統以及處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