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信息處理方法、裝置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623718.8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227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1 |
| 發明(設計)人: | 彭紅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聯想未來通信科技(重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4/06 | 分類號: | H04W24/06;H04W28/08;H04W72/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樂知新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34 | 代理人: | 周偉 |
| 地址: | 401147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信息處理 方法 裝置 計算機 可讀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信息處理方法、裝置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方法包括:發送配置獲取指令至多個指定網元,用以指示指定網元獲得第一反饋信息和第二反饋信息;其中,指定網元包含多個指定小區,指定小區通信連接有多個指定終端;獲得來自指定網元的第一反饋信息和第二反饋信息,第一反饋信息攜帶有與指定終端對應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二反饋信息攜帶有與指定小區對應的第二配置信息;基于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確定第一目標終端和第一目標小區,發送第一指令至指定網元;第一指令用以指示將第一目標終端遷移至第一目標小區;用于對終端采取針對性的處理,以保障用戶體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信息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信息處理方法、裝置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通信的不斷發展,網絡容量和流量不斷增加,移動網絡變得越來越復雜。如何有效地引導流量,提高用戶體驗,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移動負載均衡技術,作為移動通信關鍵技術之一,主要用于調節小區間的負載狀態,讓終端從負荷高的小區向負荷低的小區遷移,從而使系統中的用戶擁有最佳的用戶體驗。
傳統的負載均衡方案是以小區為中心,即對小區內的所有終端采取相同的策略。然而,對于同一環境不同地方的終端,其無線環境和業務QoS可能不同,如果對所有終端一視同仁,可能大大影響用戶體驗。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信息處理方法、裝置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用于對終端采取針對性的處理,以保障用戶體驗。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信息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發送配置獲取指令至多個指定網元,用以指示所述指定網元獲得第一反饋信息和第二反饋信息;其中,所述指定網元包含多個指定小區,所述指定小區通信連接有多個指定終端;獲得來自所述指定網元的第一反饋信息和第二反饋信息,所述第一反饋信息攜帶有與指定終端對應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反饋信息攜帶有與指定小區對應的第二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確定第一目標終端和第一目標小區,發送第一指令至指定網元;所述第一指令用以指示將第一目標終端遷移至第一目標小區;其中,所述第一目標終端為所述多個指定終端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一目標小區為所述多個指定小區的至少之一。
在一實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確定第一目標終端和第一目標小區,包括:發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至第一設備,以使第一設備基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預測終端遷移范圍和小區負載范圍;基于所述終端遷移范圍和小區負載范圍確定第一目標終端和第一目標小區。
在一實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確定第一目標終端和第一目標小區,包括:基于與第一配置信息對應的第一信息樣本預測終端遷移范圍;基于與第二配置信息對應的第二信息樣本預測小區負載范圍;當與所述指定終端對應的第一配置信息滿足所述終端遷移范圍的情況下,將滿足所述終端遷移范圍的指定終端確定為第一目標終端;當與所述指定小區對應的第二配置信息滿足所述小區負載范圍的情況下,將滿足所述小區負載范圍的指定小區確定為第一目標小區。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基于與第一配置信息對應的第一信息樣本預測終端遷移范圍;基于與第二配置信息對應的第二信息樣本預測小區負載范圍;包括:基于第一配置預測模型對所述第一配置信息進行預測,獲得終端遷移范圍;基于第二配置預測模型對第二配置信息進行預測,獲得小區負載范圍;其中,所述第一配置預測模型通過所述第一信息樣本對神經網絡進行訓練獲得;所述第二配置預測模型通過所述第二信息樣本對神經網絡進行訓練獲得。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基于與第一配置信息對應的第一信息樣本預測終端遷移范圍;基于與第二配置信息對應的第二信息樣本預測小區負載范圍;包括:基于第三配置預測模型對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就行預測,獲得終端遷移范圍和小區負載范圍;其中,所述第三配置預測模型通過所述第一信息樣本和第二信息樣本對神經網絡進行訓練獲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聯想未來通信科技(重慶)有限公司,未經聯想未來通信科技(重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2371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