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測量錐齒輪內孔止口角度的檢具及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23151.4 | 申請日: | 2020-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290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徐樹存;竇振斌;申明;黃樂;劉亞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太平洋齒輪傳動有限公司;江蘇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5/24 | 分類號: | G01B5/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陳曉華 |
| 地址: | 2255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量 齒輪 內孔止 口角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測量錐齒輪內孔止口角度的檢具及檢測方法,檢具包括軸芯,軸芯的底部為倒角,軸芯的倒角部位涂有紅丹粉。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制作止口角度標準件;步驟二:制作兩個錐齒輪止口角度極限件;步驟三:制作樣件;步驟四:現場檢測產品。本發明通過制作止口角度標準件與兩個錐齒輪止口角度極限件配合,制作出檢測的極限樣件,再通過止口角度標準件與產品進行配合檢測,根據樣件來進行參考,從而大大提高了檢測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檢測檢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測量錐齒輪內孔止口角度的檢具及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差速器是汽車后橋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精密傳動機構。錐齒輪傳動是一種角向傳動,呈懸臂支承結構,其軸向定位精度決定了相配合錐齒輪的嚙合質量。差速錐齒輪中的內孔止口面是安裝位置軸向定位基準,處在內孔之中的止口面具有深度和角度,如圖1(錐齒輪內孔止口結構示意圖),其內置的止口角度α用常規通用的量、檢具不能直接測量。
在現有測量技術中,對止口角度α的測量有三種方法:①用萬能角度尺測量,由于內孔直徑小,在狹小的空間內無法測量。②用角度樣板測量,由于止口角度在孔里,無法看清。③用現代檢測設備中輪廓儀、三維坐標測量儀來精密測量,但這些精密儀器對檢驗條件要求很高,檢測效率很低,只適合在精密測量室內用于驗證檢驗,不能用于生產現場檢驗。由于車間缺少必要的檢具,生產線上的操作工不能及時發現質量偏差,所以不能及時采取糾偏措施,易產生批量報廢事故,造成經濟損失。
綜上所述,需要設計一種快速測量錐齒輪內孔止口角度的檢具及檢測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種測量錐齒輪內孔止口角度的檢具及檢測方法。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測量錐齒輪內孔止口角度的檢具,包括軸芯,軸芯的底部為倒角,軸芯的倒角部位涂有紅丹粉。
優選的,所述軸芯的直徑略小于錐齒輪止口孔,倒角的角度與錐齒輪止口的基本角度一致。
一種如上所述的測量錐齒輪內孔止口角度的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制作止口角度標準件:先制成與止口孔相配合的軸芯,軸芯直徑Фd略小于錐齒輪止口孔直徑ФD,然后把軸芯的底部制成倒角形狀,倒角的角度與錐齒輪止口的基本角度α相同;
步驟二:制作兩個錐齒輪止口角度極限件:一個是止口角度上限件(αmax=α°+θ°),另一個是止口角度的下限件(αmin=α°-θ°);
步驟三:制作樣件:在止口角度標準件的倒角部位,均勻涂上薄薄一層紅丹粉,止口角度標準件分別與止口角度上限件和止口角度下限件配合接觸,平穩地轉兩三圈,那么在止口斜面分別留下了接觸斑點,其中,止口角度上限件在止口斜面的上端留有紅丹粉,止口角度下限件在止口斜面的下端留有紅丹粉,用此兩個件分別作為止口接觸斑點的上、下極限樣件,作好標識;
步驟四:現場檢測產品,在止口角度標準件的倒角部位,均勻涂上薄薄一層紅丹粉,與生產現場加工的錐齒輪止口斜面配合接觸,平穩地轉兩三圈,觀察錐齒輪止口斜面留下的接觸斑點,與接觸斑點上、下極限樣件斑點進行比較,若在上、下極限樣件斑點之間,則止口角度α合格,反之則不合格。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測量錐齒輪內孔止口角度的檢具及檢測方法中,通過制作止口角度標準件與兩個錐齒輪止口角度極限件配合,制作出檢測的極限樣件,再通過止口角度標準件與產品進行配合檢測,根據樣件來進行參考,從而大大提高了檢測效率。
附圖說明
本發明將通過例子并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
圖1是本發明的錐齒輪內孔止口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止口角度標準件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太平洋齒輪傳動有限公司;江蘇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太平洋齒輪傳動有限公司;江蘇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2315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