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污酸除砷吸附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20496.4 | 申請日: | 2020-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0825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蔡建國;石洪雁;胡銀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海普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0/26 | 分類號: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吸附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一種污酸除砷吸附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屬于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領域。該污酸除砷吸附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向去離子水中加入分散劑和鹽析劑NaCl,在室溫下,攪拌得到水相溶液A;S2,將聚合物單體、交聯劑和致孔劑混合,得到油相溶液B,然后加入引發劑,室溫下攪拌,之后向其中加入焦銻酸鹽粉體,得到混合物;S3,將步驟S1制得的水相溶液A加入步驟S2制得的混合物中,攪拌,使油相在水相中分散成粒徑為0.3?1.2mm的油珠;接著升溫至50?70℃,反應2?6h,之后升溫至80?95℃,反應4?10h;最后,冷卻、水洗,即得負載焦銻酸鹽的高分子基脫砷吸附劑。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從污酸脫砷難、處理成本高、危廢產物多且易引起二次污染、脫砷劑溶損率高等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重金屬廢水處理領域的技術,具體是一種污酸除砷吸附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污酸主要來源于鉛、銅、鋅等重金屬的濕法冶煉過程及二氧化硫煙氣制硫酸前洗滌凈化工序。污酸組成復雜,既含有高濃度的硫酸,又含有各種重金屬(如砷、鎘、鉛、鋅等)雜質和氟、氯、磷等。此外,采用高濃度硫酸浸出低品位礦石(如高砷高銅礦、高砷高鋅礦等),進入到濕法冶金工序,也導致污酸中砷含量越來越高。污酸中砷含量高,不僅對濕法冶金過程極度不利,而且還對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產生極大的危害。因此,從污酸中脫砷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
目前,污酸脫砷的方法主要有石灰中和沉淀法、鐵鹽沉淀法以及硫化物沉淀法等,工業上通常采用石灰中和沉淀法。石灰中和沉淀法與鐵鹽沉淀法:利用在pH=3~6的條件下,溶液中砷酸根(或亞砷酸根)與鈣離子或鐵離子反應,生成砷酸鈣或砷酸鐵化合物來達到去脫砷的目的。石灰中和沉淀法用于污酸脫砷,是工業上通常采用的技術,但會消耗大量堿液原料,還會產生高濃度的含鹽廢水,造成二次污染;同時,也是對硫酸資源的浪費。此外,中和沉淀法污酸脫砷,生成的大量含砷固廢,而且不穩定,易造成二次污染。硫化物沉淀法:利用硫離子與砷離子形成難溶硫化物沉淀來脫砷;而往含砷污中加入硫化劑(如:硫化鈉、硫化鉀等),會產生大量含硫化氫的有毒氣體,不利于工業生產。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由此而來。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種污酸除砷吸附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解決了現有技術從污酸脫砷難、處理成本高、危廢產物多且易引起二次污染、脫砷劑溶損率高等問題。
本發明涉及一種污酸除砷吸附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向去離子水中加入分散劑和鹽析劑NaCl,在室溫下,攪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水相溶液A;水相溶液A中,分散劑的重量比例為0.5%-3.0%,鹽析劑NaCl的重量比例為5%-15%;
S2,按一定重量比例將聚合物單體、交聯劑和致孔劑混合均勻,得到油相溶液B,然后加入引發劑,室溫下攪拌至完全溶解,之后向其中加入焦銻酸鹽粉體,制得混合物;
S3,將步驟S1制得的水相溶液A加入步驟S2制得的混合物中,攪拌,使油相在水相中分散成粒徑為0.3-1.2mm的油珠;接著升溫至50-70℃,反應2-6h,之后升溫至80-95℃,反應4-10h;最后,冷卻、水洗,即得負載焦銻酸鹽的高分子基脫砷吸附劑。
焦銻酸鹽為焦銻酸鈉、焦銻酸鉀、焦銻酸銨中至少一種;焦銻酸鹽粉體油相溶液B的固液比為0.02g/L~0.5g/L。
步驟S2中,聚合物單體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中至少一種。
步驟S2中,分散劑為PVA-1000、PVA-6000、PVA-10000、PEG-200、PEG-600、PEG-1000、羥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甲基羥丙基纖維素中至少一種。
步驟S2中,交聯劑為二乙烯基苯、衣康酸烯丙酯、雙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三聚異氰酸烯丙酯中至少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海普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海普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2049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