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氣囊減震獨輪車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18255.6 | 申請日: | 2020-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505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明(設計)人: | 林鴻貴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鴻貴 |
| 主分類號: | B62K11/00 | 分類號: | B62K11/00;B62K25/04;B62M7/12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揚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囊 減震 獨輪車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氣囊減震獨輪車,包括:電機輪組件;輪架,所述輪架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腳踏板;導向裝置,所述輪架通過導向裝置與所述電機輪組件相對滑動連接;設置于所述輪架與電機輪組件之間的減震氣囊,所述減震氣囊承載所述輪架與電機輪組件之間相對運動的減震。在該獨輪車中,通過采用減震氣囊進行減震,具有質量小、舒適性好、耐疲勞、使用壽命長等優點,且其行程比值大,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達到較佳的減震效果;同時,減震氣囊的剛度隨著震動載荷量而變,故而能夠避免彈性觸底,防止輪架與電機輪組件之間產生剛性碰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動獨輪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囊減震獨輪車。
背景技術
獨輪車作為一種新型代步、娛樂、運動器具,具有時尚、輕便的優點。
目前市場上的獨輪車大多采用姿態感應器和加速度儀來控制獨輪車的運行,因此人體騎行姿勢對獨輪車的運行有重大的影響。在一般的獨輪車中,由于車子本身沒有減震裝置,所有避震只靠橡膠充氣輪胎的單一作用,導致越野、過障、顛簸路面的操控性和速度很難掌控,運動舒適性很差,甚至人們經常被顛下踏板,或者騰空瞬間因腳在踏板上因移位,而導致落地后平衡狀態不穩而摔倒。
雖然現在也有一些具有減震功能的獨輪車,采用液壓減震器進行減震,由于液壓減震器具有活塞桿與缸體結構,因此其減震時的最大壓縮行程小于其整體長度的50%,減震行程比值較小,且重量較重,在復雜路況行進時,容易出現減震行程耗盡而產生彈性觸底的情況。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述的至少一種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氣囊減震獨輪車。
本發明為解決其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氣囊減震獨輪車,包括:
電機輪組件;
輪架,所述輪架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腳踏板;
導向裝置,所述輪架通過導向裝置與所述電機輪組件相對滑動連接;
設置于所述輪架與電機輪組件之間的減震氣囊,所述減震氣囊承載所述輪架與電機輪組件之間相對運動的減震。
進一步地,所述電機輪組件包括空心輪轂電機以及連接于所述空心輪轂電機的車輪,所述輪架包括穿過所述空心輪轂電機空心腔的中心橫梁以及設置于所述中心橫梁兩端的豎梁,所述腳踏板設置于所述豎梁上,所述減震氣囊設置于所述空心輪轂電機的空心腔內且與所述中心橫梁相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空心輪轂電機的空心腔內連接有框形支架,所述中心橫梁穿過所述框形支架,所述減震氣囊設置于所述框形支架的內側壁與中心橫梁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中心橫梁與框形支架上分別設置有用于定位所述減震氣囊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裝置包括相對設置于所述空心輪轂電機兩側的導向桿,所述導向桿固定連接于所述框形支架,所述中心橫梁滑動連接于所述導向桿。
進一步地,所述電機輪組件包括輪轂電機、連接于所述輪轂電機的車輪以及與連接于所述輪轂電機的內層機架,所述減震氣囊設置于內層機架與輪架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內層機架與輪架均呈倒U型狀,所述減震氣囊設置于所述內層機架的上部橫梁與所述輪架的上部橫梁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內層機架的上部橫梁與所述輪架的上部橫梁分別設置有用于定位所述減震氣囊的第三定位槽和第四定位槽。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裝置包括相對設置于所述輪轂電機兩側的導向桿,所述導向桿固定連接于所述輪架,所述內層機架滑動連接于所述導向桿。
進一步地,所述減震氣囊為可充排氣的橡膠氣囊。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氣囊減震獨輪車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鴻貴,未經林鴻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1825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通信維修用升降臺
- 下一篇:一種低能耗的單塔純氮制取的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