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石墨烯薄膜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17881.3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233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鄒鴻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華力鴻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2/184 | 分類號: | C01B32/18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王光建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石墨 薄膜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石墨烯薄膜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基片的處理,取基片,并分割成大小相同的小基片,鋪放在濾紙上;對小基片進行清洗,并烘干待用;步驟二:石墨溶液的制備,將石墨粉碎成粉末狀并放入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并在超聲波的作用下制成石墨溶液,密封保存待用。步驟三:制備,將步驟一中準備好的小基片取出,并將步驟二中制備好的氧化石墨溶液滴覆在小基片上,并左右旋轉搖晃至平鋪開均勻,制成樣本;將樣本放入玻璃器皿中進行烘干,石墨溶液在小基片上形成一層固體石墨烯薄膜;將石墨烯薄膜與小基片分離即得到石墨烯薄膜。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在于:制備方法較為簡單,成本較低,能夠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墨烯薄膜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石墨烯薄膜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維碳納米材料。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微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用微機械剝離法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石墨烯常見的粉體生產的方法為機械剝離法、氧化還原法、SiC外延生長法,薄膜生產方法為化學氣相沉積法(CVD)。
石墨烯分為石墨烯粉體和石墨烯薄膜兩大類,對于石墨烯薄膜研究的多是制備技術,雖然研究的制備技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現有的石墨烯薄膜的制備方法步驟較為復雜,不方便操作,導致其制備成本較高,滿足不了大批量的生產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以上技術缺陷,提供一種石墨烯薄膜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較為簡單,成本較低,能夠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求。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石墨烯薄膜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基片的處理
(1)取基片,并分割成大小相同的小基片,鋪放在濾紙上;
(2)對小基片進行清洗,具體清洗方式為:先用清洗液對小基片表面進行清洗,然后用去離子水進行沖洗,沖洗完成后放入準備好的乙醇溶液中,并通過超聲波再次進行清洗,清洗完成后轉移到準備好的丙酮溶液中,在利用超聲波進行清洗,清洗完成后用去離子水進行沖洗,并烘干待用;
步驟二:石墨溶液的制備
將石墨粉碎成粉末狀并放入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并在超聲波的作用下制成石墨溶液,密封保存待用。
步驟三:制備
(1)將步驟一中準備好的小基片取出,并將步驟二中制備好的氧化石墨溶液滴覆在小基片上,并左右旋轉搖晃至平鋪開均勻,制成樣本;
(2)將樣本放入玻璃器皿中進行烘干,石墨溶液在小基片上形成一層固體石墨烯薄膜;
(3)將石墨烯薄膜與小基片分離即得到石墨烯薄膜。
優選的,步驟一中所述基片為單面導電玻璃,并用玻璃刀切成4X4cm大小的小基片。
優選的,步驟一中乙醇溶液含量和丙酮溶液的含量均為20-25ml,超聲清洗時間為10-15min。
優選的,步驟二中石墨與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重量比為1:3。
優選的,步驟三中制成石墨烯薄膜的厚度為100-200nm。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在于:在具體制備的過程中,先是對基片進行切片清洗處理,然后再用現有的石墨和溶劑進行混合制成石墨溶液,最后在基片上形成石墨烯薄膜,整個過程操作步驟較為簡單,同時所需原料和設備較少,致使成本較低,能夠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求。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華力鴻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華力鴻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1788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