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熱液鈾成礦中心的識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09548.8 | 申請日: | 2020-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991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子穎;聶江濤;郭建;劉軍港;林錦榮;劉祜 | 申請(專利權)人: |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V11/00 | 分類號: | G01V11/00 |
| 代理公司: | 核工業專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王婷 |
| 地址: | 10002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熱液 成礦 中心 識別 方法 | ||
1.一種熱液鈾成礦中心的識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熱液鈾成礦中心區域地質背景分析,熱液鈾成礦中心邊界范圍圈定;
步驟2,熱液鈾成礦中心鈾成礦有利區域遴選與定位;
步驟3,鈾成礦中心有利鈾成礦區內重點地段篩選與定位;
步驟4,鈾成礦中心重點地段鈾成礦環境分析;
步驟5,鈾成礦中心綜合預測;
步驟6,重點地段鉆探查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熱液鈾成礦中心的識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還包括:熱液鈾礦中心的地質背景包括:區域與鈾成礦作用有關的環形構造、線性狀構造、放射性構造、環狀巖群、火山巖和巖漿巖,所述區域地質背景分析包括:分析地質構造演化;根據環形和放射性構造、巖漿巖、火山巖和環狀巖群空間展布位置初步確定熱液鈾成礦中心的范圍邊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熱液鈾成礦中心的識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還包括如下分步驟:
步驟2.1:通過區域構造分析和構造解析,遴選區域深大斷裂的疊加轉換部位為鈾成礦有利部位;
步驟2.2:通過鈾成礦有利部位內地層結構、構造和巖漿演化分析,在初步圈定的熱液鈾成礦中心范圍內確定鈾成礦有利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熱液鈾成礦中心的識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有利鈾成礦地區內重點地段篩選包括:通過研究區內地球物理和放射性信息集成判斷鈾成礦作用發育集中區域,確定有利成礦地段;所述研究區內地球物理和放射性信息集成包括:重力測量、音頻大地電磁測量、高精度磁測、地球化學和放射性異常信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熱液鈾成礦中心的識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鈾成礦中心重點地段鈾成礦環境分析還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4.1:通過野外調查,在重點地段選開展地質剖面測量和放射性測量,通過光薄片鑒定,劃分蝕變帶;在側緣蝕變帶和圍巖采集樣品并進行元素地球化學分析,樣品重量一般>300g,運用元素質量平衡理論采用Grant元素質量遷移計算方法,計算側緣蝕變帶的元素遷移率,將元素質量平衡遷移率大于10%的元素確定為鈾成礦標志元素,判斷熱液鈾成礦作用強度。
步驟4.2:在重點地段采集與鈾成礦有關的熱液脈體樣品,磨制包裹體片,通過流體包裹體研究,測定與鈾成礦有關的熱液脈體形成的古溫度與古壓力,確定熱液成礦作用的物理化學成礦環境。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熱液鈾成礦中心的識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1中開展側緣蝕變帶巖石地球化學分析包括:對采集的樣品粉碎至200目,利用AB-104L,PW2404 X射線熒光光譜儀進行主量元素測定;利用ELEMENT等離子體質譜分析儀進行稀土微量元素測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熱液鈾成礦中心的識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2中開展熱液脈體形成古溫度和古壓力測定分析包括:利用Linkam THMSG600冷熱臺測量包裹體溫度,冷熱臺的測定最高溫度不低于600℃,測定壓力不低于5MPa,相轉變溫度靈敏度不低于0.1℃。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熱液鈾成礦中心的識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成礦信息集成包括:綜合區域地質、地球化學、構造、地球物理、熱液蝕變、成礦條件及控礦因素,集成不同成礦信息;成礦預測包括:根據熱液鈾成礦規律,編制鈾成礦綜合預測成果圖,進而圈定找礦遠景區和鉆探靶區。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熱液鈾成礦中心的識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重點地段還包括:部署不少于1500m的深鉆進行熱液鈾成礦中心區域鉆探查證工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未經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0954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行星齒輪一體式減速器
- 下一篇:一種智能檢測橡塑材料質量的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