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桃樹廢棄物的降解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06968.0 | 申請日: | 2020-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852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1 |
| 發明(設計)人: | 高程達;梁軍;芮朝利;溫超勛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農學院;北京中水華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F17/20 | 分類號: | C05F17/20;C05F11/00;C05G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軍 |
| 地址: | 102206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桃樹 廢棄物 降解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桃樹廢棄物的降解方法,包括:將桃枝粉碎成桃枝碎末;向桃枝碎末中加入水、碳源和復合降解菌劑進行發酵;其中,復合降解菌劑包括由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菌液、酵母菌(saccharomyces)菌液、沼澤紅假單胞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菌液、固氮菌(Azotobacter sp.)菌液和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復合降解菌液以及吸附劑。本發明的桃枝降解方法,具有快速降解桃枝的作用,經試驗證明,其在80?90天,可將桃枝中的木質素含量由25.1%左右降至12.7以下%,纖維素含量由12%左右降至7%以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桃樹廢棄物的降解方法。
背景技術
木質素廣泛存在于幾乎所有的植物類生物質材料中,是植物細胞壁的重要組成部分。木質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僅次于纖維素,其為結構復雜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苯丙烷單元通過醚鍵和碳碳鍵對接而成的聚酚類三維網狀高分子化合物,研究證實其共有三種基本結構單元,即愈創木基結構、紫丁香基結構和對羥苯基結構。木質素在全世界每年產量越有600萬億噸。其是造紙工業和木材水解工業的副產品,也是農作物廢棄枝干葉中難降解的物質。制漿造紙工業每年要從植物中分離大約1.4億噸的纖維素,同時得到5000萬噸左右的木質素產品。
而全球每年農作物廢棄枝干的產量約為20億噸以上,我國占5億噸。以作為著名的產桃基地的平谷為例,其平均每年生產淘汰的廢棄桃枝就有約15萬噸以上。由于木質素的分子量大、結構復雜,桃枝的木質化程度又高,因此其自然降解速率極為緩慢,給地區環境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從很早之前,國內外學者便開始了對木質素降解技術的研究,涉及的物理法、化學、物理化學法,要么降解速率不高,要么容易造成環境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木質素的不易處理、降解速率低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桃樹廢棄物的降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桃枝粉碎成桃枝碎末;向桃枝碎末中加入水、碳源和復合降解菌劑進行發酵,發酵的環境溫度為15-38℃,發酵時間為80-90天。
其中,復合降解菌劑包括由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酵母菌(saccharomyces)、沼澤紅假單胞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固氮菌(Azotobactersp.)和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和吸附劑構成的復合降解菌劑,其中復合降解菌液中,枯草芽孢桿菌菌液的菌株含量為3.60×109個/克以上,酵母菌菌液的菌株含量為3.6×109個/克以上,沼澤紅假單胞菌菌液的菌株含量為2.40×109個/克以上,固氮菌菌液的菌株含量為1.8×109個/克以上,木霉菌菌液的菌株含量為3.60×109個/克以上,復合降解菌劑中的總菌數4.5×109/g。。
其中,所述復合降解菌液與所述吸附劑的質量為1:2,桃枝碎末:水:尿素:復合降解菌劑=4-5:3-5:0.015:0.005-0.01。
其中,發酵方式為自然通風堆肥發酵。
從上料當天開始,同時記錄環境溫度和堆體溫度,每日清晨測量溫度,當堆體溫度達到60℃以上時,開始第一次翻堆,此后,每日早、中、晚各測量一次堆體溫度和水分,堆體溫度超過60℃則翻堆一次,堆體含水率低于50%,則補充物料水分到含水率60%。
其中,桃枝碎末的尺寸為05-2.5cm,所述碳源為尿素,所述吸附劑為草炭或者蛭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農學院;北京中水華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農學院;北京中水華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0696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