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產烏骨雞的培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604531.3 | 申請日: | 2020-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740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唐繼高;沈德林;苗小猛;劉嘉;李洪曙;李益;楊興剛;王清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省畜牧獸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7/027 | 分類號: | A01K67/027;A23K50/75;A23K10/37;A23K10/30;A23K10/22;A23K20/147;A23K10/20;A23K20/20;A23K10/26;A01K67/033;A01K31/04;A01K1/0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坤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王峰剛 |
| 地址: | 550000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產 烏骨雞 培育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烏骨雞培育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高產烏骨雞的培育方法,所述高產烏骨雞的培育方法包括:父系和母系的選擇;雜交;選擇保溫育雛室使用前期飼料進行烏骨雞的前期養殖,將完成前期養殖的脫溫烏骨雞放入百香果林中進行放養;將保溫育雛室中的微生物墊板取出進行回收處理;對保溫育雛室進行清掃、消毒、通風,待下一批育雛使用。本發明對烏骨雞的培育分為前期室內養殖和后期放養兩個階段,能夠實現其產蛋量的增加。本發明在養殖中進行養殖墊板的鋪設,一方面可以對保溫育雛室的環境進行改善,減少異味,另一方面可以實現對雞糞的收集利用;通過不同時期的飼料的制備實現對烏骨雞生長的促進以及營養補充,提高烏骨雞養殖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烏骨雞培育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產烏骨雞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烏骨雞(Silkyfowl)又稱武山雞、烏雞,是一種雜食家養鳥。它源自于中國的江西省的泰和縣武山。烏骨雞已被飼養超過2000年的歷史,它們不僅喙、眼、腳是烏黑的,而且皮膚、肌肉、骨頭和大部分內臟也都是烏黑的。從營養價值上看,烏雞的營養遠遠高于普通雞,吃起來的口感也非常細嫩。藥用和食療作用更是普通雞所不能相比的,被人們稱作“名貴食療珍禽”。烏骨雞就巢性強,有的個體就巢25天才醒,但個體差異較大。就巢時間短者,產蛋量較高,相反則少。烏骨雞反應靈敏,膽小怕驚,尤其是雛雞,對外界反應極敏感,一旦受到吵聲、雜音和其它特殊聲響的刺激,就聚集到一起,相互騷動踏壓,易造成死亡。此外,烏骨雞防御能力差,尤其是雛雞,對鼠、貓、狗、老鷹和野獸的侵襲缺乏自衛能力。目前進行烏骨雞的養殖為全程室內養殖,烏骨雞的肉質較差;且養殖中因養殖密度大、養殖環境差易造成雛雞死亡,經濟效益差。
通過上述分析,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缺陷為:目前進行烏骨雞的養殖為全程室內養殖,烏骨雞的肉質較差;且養殖中因養殖密度大、養殖環境差易造成雛雞死亡,經濟效益差。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產烏骨雞的培育方法。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高產烏骨雞的培育方法,所述高產烏骨雞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選擇符合烏骨雞品種特征、遺傳性穩定的烏骨雞種公雞作為第一父本;引入蛋用型隱性白羽母雞和黑羽烏骨綠殼蛋公雞作為父本,進行雜交;
步驟二,選留40周齡符合烏骨雞品種特征、產蛋性能較高的雜交F1代母雞作為母本,并進行F1代性能測定;
步驟三,選擇烏骨雞公雞與F1代母雞進行雜交試驗;選留40周齡符合烏骨雞品種特征、產蛋性能較高的雜交F2代作為種雞,并進行F2代性能測定;
步驟四,F2代橫交固定后,選擇符合烏骨雞品種特征,日齡為1日、質量為30-40g、軀干肢體均無殘缺、健康狀況好、羽毛顏色均勻分布的烏骨雞雞苗進行育雛;
步驟五,選擇保溫育雛室進行烏骨雞的前期養殖,在保溫育雛室中鋪設微生物墊板進行糞便處理,設定保溫育雛室的溫度為第1周33-35℃,第2周30-33℃,第3周27-29℃,第4周24-26℃第5周20-23℃,濕度為55-60%,按照20-50只/m3的養殖密度將雞苗放入保溫育雛室進行培育;
步驟六,按照質量份數稱取將豆粕8-11份、玉米粉7-9份、魚粉4-5份、粗蛋白質3-5份、棉籽粕2-4份、中藥添加物3-4份、花生餅1-2份;
步驟七,使用黃芪、金銀花、決明子、桑葉、甘草、荊芥穗進行中藥添加物的制備;將玉米粉、魚粉、粗蛋白質進行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驟八,將花生餅進行粉碎、研磨,溶于水中,得到花生漿液;將豆粕、棉籽粕過篩后加入花生漿液中,加入混合物、中藥添加物,攪拌均勻,得到糊狀前期養殖飼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省畜牧獸醫研究所,未經貴州省畜牧獸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0453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