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電能表測試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603692.0 | 申請日: | 2020-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312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戴航;潘慶生;宋宇;邱南陽;余錫波;麥榮聰;李承綱;劉攸堅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廣東電網(wǎng)有限責任公司佛山供電局 |
| 主分類號: | G01R35/04 | 分類號: | G01R35/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麗明 |
| 地址: | 528011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電能表 測試 方法 裝置 | ||
1.一種電能表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啟動測試,并記錄啟動時的MCU有功總電量底度;
S2:實時獲取待測電能表有功總電量底度和MCU有功總電量;
S3:判斷當前的待測電能表有功總電量底度是否發(fā)生第一次跳變;
若是,則執(zhí)行步驟S4;若否,則返回步驟S2;
S4:記錄第一次跳變時的待測電能表有功總電量底度和MCU有功總電量底度,并計算出啟動時刻的待測電能表有功總電量底度;
S5:實時獲取第一次跳變后的待測電能表有功總電量底度和MCU有功總電量底度;
S6:判斷當前的待測電能表有功總電量底度是否發(fā)生第二次跳變;
若是,則執(zhí)行步驟S7;若否,則執(zhí)行返回步驟S5;
S7:計算待測電能表的誤差,完成電能表測試;
通過以下公式計算待測電能表的誤差Err:
EΔM=EM1-EM0
EΔS=ES1-ES0
其中,EΔM為MCU的走字電量,EM1為第二次跳變時的MCU有功總電量底度,EM0為啟動時的MCU有功總電量底度,EΔS為待測電能表的走字電量,ES1為第二次跳變時的待測電能表有功總電量底度,ES0為啟動時的待測電能表有功總電量底度。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能表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1中,啟動測試之前還包括在MCU與待測電能表間建立通信連接,具體為:
S1.1:由MCU組建通信命令幀并發(fā)送到待測電能表上;
S1.2:判斷待測電能表是否在設定的時間內(nèi)成功接收通信命令幀并作出響應;
若是,則MCU與待測電能表建立通信連接成功;
若否,則MCU更換通信波特率和奇偶校驗位,并返回步驟S1.1。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能表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2中,MCU有功總電量通過以下步驟獲得:
S2.1:以固定的頻率采集待測電能表的電壓和電流,得到電流離散信號I(t)和電壓離散信號U(t);
S2.2:通過對I(t)和U(t)積分處理,得到瞬時有功功率P,計算公式為:
其中,t為時間,T為總時間;
S2.3:通過對瞬時有功功率進行連續(xù)時間積分,得到相應時段的待測電能表有功總電量E,計算公式為:
其中,P(t)為t時刻的瞬時有功功率。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電能表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2.1中,所述固定的頻率的范圍為40KHZ至60KHZ。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電能表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2.1中,以50KHZ的頻率采集待測電能表的電壓和電流。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能表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測電能表有功總電量底度由MCU與待測電能表通信獲得。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能表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4中,通過以下公式計算出啟動時的待測電能表有功總電量底度ES0:
ES0=ES-(EM-EM0)
其中,ES為第一次跳變時的待測電能表有功總電量底度,EM為第一次跳變時的MCU有功總電量底度,EM0為啟動時的MCU有功總電量底度。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廣東電網(wǎng)有限責任公司佛山供電局,未經(jīng)廣東電網(wǎng)有限責任公司佛山供電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603692.0/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