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阻燃吸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92379.1 | 申請日: | 2020-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4550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4 |
| 發明(設計)人: | 周光遠;聶赫然;黃志成;顧銘茜;周鶴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中科聚合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73/10 | 分類號: | C08G73/10;C08K7/24;C08K3/22;C08K3/04;C08J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劉樂 |
| 地址: | 213125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阻燃 聚酰亞胺 泡沫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阻燃吸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所述阻燃吸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中含有電損耗型/磁損耗型吸波復合材料;所述阻燃吸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具有多孔結構;所述電損耗型/磁損耗型吸波復合材料復合在所述聚酰亞胺泡沫中。本發明引入電損耗型與磁損耗型復合的吸波材料,從電損耗與磁損耗兩個方面消耗電磁能量,可同時實現提升聚酰亞胺泡沫的吸波性能和阻燃性能。本發明通過電場的相互作用將電磁能轉化成熱能而耗散,達到提升聚酰亞胺泡沫材料的吸波性能,加入電損耗型吸波材料使得體系內碳含量的增加能夠實現聚酰亞胺泡沫材料的阻燃性能提升,阻隔火焰傳播,增強防火性能。而且工藝簡單、易于控制,有利于實現工業連續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聚酰亞胺泡沫材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阻燃吸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應用,尤其涉及一種船用阻燃吸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應用。
背景技術
聚酰亞胺泡沫材料是一種輕質多孔材料,具有輕質、優異的耐高低溫、隔熱、吸音降噪、阻燃、絕緣等性能。高性能的聚酰亞胺泡沫長期可耐250~300℃,短時可耐400~500℃,是有機聚合物中熱穩定性最好的材料之一。高性能阻燃吸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還可耐極低溫,在-269℃的液態氦中不發生脆裂等優點,自20世紀60年代被成功研制以來,憑借其在耐高低溫、阻燃防火、吸聲降噪、耐氧化、耐水解等性能方面的優異表現,引起了高分子材料領域內的廣泛關注,由此也推動了聚酰亞胺泡沫材料行業的迅速發展。
現代武器裝備的外形隱身技術近年來進展緩慢,而隱身吸波材料技術的研究卻飛速發展。吸波材料通常分為磁損耗吸波材料和電損耗吸波材料,其中磁損耗吸波材料主要以共振和磁滯損耗的方式來達到衰減電磁波的目的;而電損耗吸波材料則是通過介質極化弛豫以及電場的相互作用將電磁能轉化成熱能而耗散。吸波材料是實現武器裝備隱身、屏蔽電磁干擾、躲避偵查等的關鍵材料。無論是航空戰斗、常規地面武裝還是航天探測設備,都需要電磁波隱身技術作為生存的保障。除此之外,出于對國防技術、科研攻關等方面的保密性以及測試的準確性考慮,無回波暗室需要吸波材料來消除測試環境其他電磁波干擾,同時進行電磁兼容與屏蔽。
另一方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憑借其優異的耐高溫、隔熱、防火阻燃以及隔聲降噪等性能,在國防軍工裝備領域備受青睞。諸如艦船、航空、航天等領域將聚酰亞胺泡沫材料大多作為裝備的隔熱、防火材料使用。但是將聚酰亞胺泡沫材料作為隱身吸波材料,尤其是在艦船中無回波暗室的吸波材料使用還鮮有報道。
因此,深入研究并提升聚酰亞胺泡沫材料的吸波性能,使其具有更加優異的綜合性能,拓展其在隱身吸波材料領域的應用顯得十分重要,也是本領域諸多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人員廣為關注的焦點之一。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阻燃吸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應用,特別是一種船用阻燃吸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本發明提供的阻燃吸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中,通過引入電損耗型吸波材料與磁損耗型吸波材料,同時具有電損耗與磁損耗功能,達到提升聚酰亞胺泡沫材料的吸波性能的效果,拓展其在隱身吸波材料領域的應用,尤其是在艦船中無回波暗室的應用;而且工藝簡單、易于控制,有利于實現工業連續化生產。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阻燃吸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所述阻燃吸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中含有電損耗型/磁損耗型吸波復合材料;
所述阻燃吸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具有多孔結構;
所述電損耗型/磁損耗型吸波復合材料復合在所述聚酰亞胺泡沫中。
優選的,所述電損耗型/磁損耗型吸波復合材料包括電損耗型/磁損耗型吸波復合材料顆粒;
所述電損耗型/磁損耗型吸波復合材料的粒徑為10~100μm;
所述電損耗型/磁損耗型吸波復合材料在所述阻燃吸波聚酰亞胺泡沫材料中的質量含量為3%~15%;
所述多孔結構的孔徑為100~700μ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中科聚合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中科聚合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9237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天線單元、天線裝置及電子終端
- 下一篇:天線組件、天線裝置和通訊終端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