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火災輔助逃生救援的人員防護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84540.0 | 申請日: | 2020-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464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明(設計)人: | 焦安軍;田世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2B18/02 | 分類號: | A62B18/02;A62B18/08;A62B18/10;A62B23/02;A62B7/08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張成 |
| 地址: | 550025 貴州省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火災 輔助 逃生 救援 人員 防護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火災輔助逃生救援的人員防護設備,它包括頭盔、護目鏡、防護面具和制氣裝置,頭盔上設有應急燈和揚聲器,護目鏡和防護面具連接到頭盔前側,制氣裝置連接到防護面具前端下方。本發明的系統結構簡單,易操作,且能夠現場有毒有害物質濃度,推斷起火位置,主動進行滅火,人員定位,逃生路線規劃。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火災輔助逃生系統,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火災輔助逃生救援的人員防護設備,屬于建筑消防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和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各種高層建筑鱗次櫛比。高層建筑結構復雜,人員密集,對樓內人員流動與分布信息缺乏有效監測和引導手段,特別是發生火災時,現場電磁、聲光、通訊環境異常復雜,常規的技術手段難以滿足對高層樓內受困人員和消防救援人員的定位和疏散需求。因此,火災發生時如何確定火場內部的人員定位和對受困人員的安全疏散是目前消防滅火救援最為關心、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當前,主要的火災圖像中受困人員定位方法主要有基于遠程圖像傳輸的GPS監控系統的火災中受困人員定位系統、基于模糊控制的火災中受困人員定位系統和基于FPGA的火災圖像中受困人員定位系統。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遠程圖像傳輸的GPS監控系統的火災中受困人員定位系統。利用傳統的火災圖像中受困人員定位系統進行人員定位時,視頻采集設備采集到的人員圖像受到火災煙霧的干擾程度及受困人員驚慌走動程度及受困人員驚慌走動較大,造成人員識別準確性降低,導致定位效果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火災輔助逃生救援的人員防護設備,通過該發明提供人員逃生路線規劃,救援人員對被困者定位及火災發展情況。為人員在火災現場提供快捷逃生路線,為后期救援人員了解建筑內部人員位置及火災現場情況,解決了上述存在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火災輔助逃生救援的人員防護設備,它包括頭盔、護目鏡、防護面具和制氣裝置,頭盔上設有應急燈和揚聲器,護目鏡和防護面具連接到頭盔前側,制氣裝置連接到防護面具前端下方。
所述頭盔的兩側還設有儀表檢測裝置,儀表檢測裝置包括有O2濃度傳感器、CO2濃度傳感器、NO2濃度傳感器、速度傳感器、SO2濃度傳感器、CO濃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煙霧傳感器、數據傳送天線和數據接受天線,在頭盔后側設有加速度傳感器和控制芯片,所述O2濃度傳感器、CO2濃度傳感器、NO2濃度傳感器、速度傳感器、SO2濃度傳感器、CO濃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煙霧傳感器均為具有數據遠傳功能的儀表,O2濃度傳感器、CO2濃度傳感器、NO2濃度傳感器、速度傳感器、SO2濃度傳感器、CO濃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煙霧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數據傳送天線、數據接受天線與控制芯片電連接。
所述護目鏡的中間設有攝像頭,側邊設有一塊激光投影屏,護目鏡單邊固定到頭盔上,另外一邊采用活動卡扣,可松緊帶調節長短。
所述防護面具上集成有防煙濾芯、轉換器和三通閥門,防護面具單邊固定到頭盔上,另外一邊采用活動卡扣,采用松緊帶調節,三通閥門通過轉換器(9)連接到防護面具上,制氣裝置連接到三通閥門底端,三通閥門的旁邊設有煙霧濃度傳感器。
所述頭盔上還設有電池盒,電池盒上設有按鍵、公接頭、母接頭和指示燈,電池盒通過公接頭和母接頭與頭盔電連接,電池盒為儀表檢測裝置提供電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系統結構簡單,易操作,且能夠現場有毒有害物質濃度,推斷起火位置,主動進行滅火,人員定位,逃生路線規劃。本發明的噴頭裝置實現重復利用,并采主/被動啟動,并通過傳感器實現每個噴頭的啟動與關閉,啟動方式,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人員防護設備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發明的人員防護設備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本發明的制氣裝置連接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大學,未經貴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8454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