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粘膠纖維硫酸鈉廢液再生循環利用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83030.1 | 申請日: | 2020-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259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賀敏;田啟兵;陳勇君;夏長林;胡小東;王云;廖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宜賓絲麗雅股份有限公司;宜賓絲麗雅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F13/02 | 分類號: | D01F13/02;B01D61/4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張嚴芳 |
| 地址: | 644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粘膠 纖維 硫酸鈉 廢液 再生 循環 利用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粘膠纖維硫酸鈉廢液再生循環利用工藝,解決了現有的粘膠纖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硫酸鈉廢液并沒有結合到具體的粘膠纖維生產需要進行合理的循環再利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包括如下:硫酸鈉通過雙極膜處理系統處理后得到堿液、硫酸溶液和含酸稀鹽水,堿液的利用:部分堿液通過納濾膜處理后得到濾出堿液和濃縮堿液,所述濾出堿液用于一次浸漬、二次浸漬和黃化工序中,所述濃縮堿液用于雙極膜預處理,部分堿液作為絲條壓洗的原料,部分堿液作為雙極膜預處理工序中的樹脂再生藥劑,酸液的利用:部分作為絲條壓洗的原料,部分作為雙極膜預處理工序中的樹脂再生的藥劑,所述含酸稀鹽水進入多效蒸發工序,本發明實現了硫酸鈉廢液的閉環利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粘膠纖維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粘膠纖維硫酸鈉廢液再生循環利用工藝。
背景技術
粘膠纖維生產的酸浴工序中會消耗大量的酸和堿,酸堿反應產生大量的富余硫酸鈉。隨著全球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粘膠纖維生產過程中的硫酸鈉環保處理成為行業的難題;行業傳統處理硫酸鈉的方式是以烘干焙燒制元明粉,其勞動強度大,設備較多,且元明粉市場飽和度較高,造成大量廢棄;雙極膜電滲析系統憑借其將水和硫酸鈉解離后將離子重組再生酸堿的特點,很好地解決了長久以來傳統粘膠纖維行業硫酸鈉治污方法在環境工程中積存在的一些技術難題;將再生酸堿回用于粘膠纖維生產中,實現粘膠纖維行業硫酸鈉的閉環處理,對環境友好,極大的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低。
根據現有已知的工藝技術可知,該技術主要將粘膠纖維將廢水中的鹽通過雙極膜電滲析系統轉化為酸、堿和淡鹽水;其中酸通過蒸發濃縮后生成濃酸,堿通過蒸發后得濃縮堿,淡鹽水經過生化和反滲透處理后分離成硫酸鈉和水回用于雙極膜電滲析系統;解決了硫酸鈉作為廢鹽無法處理的問題,減少了企業固廢的排放量。專利CN109970274A一種處理粘膠纖維行業酸性廢水和堿性廢水的方法,該技術在酸、堿濃縮過程中能資源消耗大,稀鹽水濃度較高,且含有部分硫酸,生化處理+反滲透處理難度較大,各工序人力資源占有率高,操作蒸發和反滲透等高溫高壓容器的員工文化水平要求較高。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有必要結合粘膠纖維生產的工藝特點開發新的硫酸鈉廢液進行再生循環利用工藝。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粘膠纖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硫酸鈉廢液并沒有結合到具體的粘膠纖維生產需要進行合理的循環再利用。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粘膠纖維硫酸鈉廢液再生循環利用工藝,包括如下步驟:硫酸鈉通過雙極膜處理系統處理后得到堿液、硫酸溶液和含酸稀鹽水,
所述堿液的利用包括三條工藝分支,第一堿液利用分支為:通過納濾膜處理后得到濾出堿液和濃縮堿液,所述濾出堿液通入制膠工藝中的一次浸漬、二次浸漬和黃化工序中,所述濃縮堿液用于雙極膜預處理,第二堿液利用分支為:作為絲條壓洗的原料,第三堿液利用分支為:作為雙極膜預處理工序中的樹脂再生的藥劑,
所述硫酸溶液的利用包括兩條工藝分支,第一酸液利用分支為:作為絲條壓洗的原料,第二酸液利用分支為:作為雙極膜預處理工序中的樹脂再生的藥劑,
所述含酸稀鹽水進入多效蒸發工序。
本發明能夠實現粘膠纖維硫酸鈉的完全循環處理,極大的降低了粘膠纖維生產過程中的酸、堿資源消耗;工藝簡單,設備數量較少,具有良好的經濟性,符合多數粘膠纖維企業的環保需求。
所述濃縮堿液用于雙極膜預處理,中和鹽水中的酸,并將硫酸鈉溶液的PH值調制到7-11;部分濃縮堿液還可用于堿噴淋系統,作為廢氣制酸的輔料使用,具體為粘膠纖維生產酸浴工序中產生的硫化氫氣體與納濾后的濃縮堿液反應生成硫化鈉和水,再使用雙極膜系統產生的硫酸溶液溶解固態硫化鈉,從而提取濃度較高的硫化氫氣體,采用燃燒的辦法作為制取硫酸的原料。
部分硫酸溶液輸送至堿噴淋系統作為廢氣制酸的輔料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宜賓絲麗雅股份有限公司;宜賓絲麗雅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宜賓絲麗雅股份有限公司;宜賓絲麗雅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8303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