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旋挖鉆動力頭的智能自動化測試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582952.0 | 申請日: | 2020-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835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世強;閆歡歡;潘曉軍;朱世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M13/00 | 分類號: | G01M13/00;G01L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10007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旋挖鉆 動力 智能 自動化 測試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旋挖鉆動力頭的智能自動化測試系統,包括動力頭測試裝置、動力頭固定裝置和制動裝置,動力頭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支架,其上設有豎直布置的可變導軌,可變導軌的寬度可調節,不同規格的動力頭與其配合安裝;動力頭測試裝置包括鉆桿、轉接器及傳感器,鉆桿與動力頭適配安裝,轉接器套設于鉆桿的下端,轉接器的底端與傳感器配合安裝;制動裝置置于一動平臺裝置上,包括多個同軸布置的電渦流制動器以及一增速機,其之間通過橫向聯軸器相連接,增速機的輸入軸與傳感器的底端通過縱向聯軸器相連接。本發明可測量記錄動力頭在不同轉速下的扭矩,以判定動力頭的性能,為施工提供參考,且轉速、扭矩的記錄都實現自動化、智能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動力頭性能測試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旋挖鉆動力頭的智能自動化測試系統。
背景技術
旋挖鉆是一種適用于建筑地基工程中成孔作業的施工工藝,廣泛應用于市政建設、公路橋梁、高層建筑等地基施工工程,配合不同鉆具,實現干式、濕式以及巖層的成孔作業。
旋挖鉆動力頭是旋挖鉆機的核心,是整個旋挖鉆機的驅動裝置,其性能好壞直接影響著旋挖鉆的工作效率以及鉆孔的質量。現有測試設備在對動力頭進行測試時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只測試其最大扭矩是否滿足設計要求,不能詳細體現動力頭的扭矩和轉速性能;二是靠人工操作對動力頭進行安裝固定和扭矩測試,難度大,安裝精度低,不利于進行測試;三是不同規格的動力頭需要不同的工裝,通用性差,且成本高。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動力頭測試系統,可以根據各個規格的動力頭不同的尺寸L和H,測試系統相關設備參數與之自適應,實現動力頭在測試臺上的自動化安裝,同時增強了設備通用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旋挖鉆動力頭的智能自動化測試系統,該測試系統解決了傳統旋挖鉆動力頭測試過程中的不夠精細、難度大、通用性差的問題,使得動力頭裝配、測試以及記錄達到精細化、便捷化和智能化,且通用性強。
本發明提供一種旋挖鉆動力頭的智能自動化測試系統,包括動力頭測試裝置、動力頭固定裝置和制動裝置,所述動力頭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側面上設有沿豎直方向布置的可變導軌,所述可變導軌的寬度可調節,不同規格的動力頭與所述可變導軌配合安裝,可沿其上下滑動;所述動力頭測試裝置包括鉆桿、轉接器及傳感器,所述鉆桿與所述動力頭的安裝孔配合安裝,所述轉接器套設于所述鉆桿的下端,所述轉接器的底端與所述傳感器配合安裝;所述制動裝置設于所述動力頭測試裝置的下方,并置于一動平臺裝置上,可隨所述動平臺裝置沿水平方向移動,所述制動裝置包括多個同軸布置的電渦流制動器以及一增速機,各所述電渦流制動器及所述增速機的輸出軸間通過橫向聯軸器相連接,所述增速機的輸入軸與所述傳感器的底端通過縱向聯軸器相連接。
優選地,所述可變導軌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固定軌道及一可動軌道,所述固定支架上設有一組與所述可變導軌垂直布置的相互適配的導向導軌及滑塊,所述可動軌道與所述滑塊固定連接,所述可動軌道可沿所述導向導軌相對于所述固定軌道移動,從而調節所述可變導軌的寬度。
優選地,所述固定支架上還設有第一液壓缸,所述第一液壓缸用于推動所述滑塊沿所述導向導軌滑動。
優選地,所述傳感器為扭矩傳感器,用于測試所述動力頭勻速轉動時的扭矩及轉速大小。
優選地,所述動平臺裝置包括承載平臺、水平導軌及第二液壓缸,所述水平導軌上設有多組與其適配的滑臺,所述承載平臺的底部與各所述滑臺固定連接,所述承載平臺可在所述第二液壓缸作用下隨所述滑臺沿所述水平導軌左右運動,通過所述動平臺裝置可對所述增速機的位置進行調整,使所述增速機的輸入軸與所述動力頭的安裝孔同軸。
優選地,所述電渦流制動器的數量為三臺。
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提供的測試系統可根據不同的動力頭型號自適應調整測試系統與之對應的相關位置參數,滿足不同型號的動力頭的測試需求,通用性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8295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