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態建筑墻面綠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580501.3 | 申請日: | 2020-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039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偉;蘇礦源;王爽;徐偉;龔衛星;于海維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城建八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9/02 | 分類號: | A01G9/02;A01G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趙萬凱 |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陽區立***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態 建筑 墻面 綠化 系統 | ||
本申請涉及一種生態建筑墻面綠化系統,其包括固定在墻體側壁上的單元幕墻和設置在單元幕墻背離墻體一側的綠化機構;綠化機構包括多組支撐件,多組支撐件沿單元幕墻豎向排布,支撐件為透明板狀結構,支撐件的上側和下側均向單元幕墻彎折;支撐件下側的彎折部靠近單元幕墻的一側形成U型結構的安裝槽,安裝槽內放置有種植皿;支撐件上側的彎折部靠近單元幕墻的一側形成上導流部;支撐件下側的彎折部背離單元幕墻的一側形成下導流部;上導流部將雨水導流至支撐件的種植皿中;下導流部將雨水導流至下側的支撐件的種植皿中。本申請具有結構精簡、多功能種植、提高植物的抗風性、改善植物生長環境和雨水利用效率高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生態建筑的綠化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生態建筑墻面綠化系統。
背景技術
生態建筑簡稱ECO(Eco-build),本質是通過組織建筑內外空間中的各種物態因素,使物質、能源在建筑生態系統內部有秩序地循環轉換,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污、生態平衡的建筑環境。
目前生態建筑墻面綠化系統是將多個種植槽分散鉤掛安裝在墻體上,在種植槽中填充有土壤并種植有植物,墻體上的植物相互配合對墻面起到綠化作用。
在實際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生長,種植槽內的土壤流失后,由于種植槽內的植物使分散式安裝的,種植槽內的植物抗風性能較弱,容易被風吹落;并且植物的生長方向不易控制,使墻體綠化的整潔度下降。
發明內容
為了提高墻面綠化系統的穩定度,本申請提供一種生態建筑墻面綠化系統。
本申請提供的一種生態建筑墻面綠化系統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生態建筑墻面綠化系統,包括固定在墻體側壁上的單元幕墻和設置在單元幕墻背離墻體一側的綠化機構;綠化機構包括多組支撐件,多組支撐件沿單元幕墻豎向排布,支撐件為透明板狀結構,支撐件的上側和下側均向單元幕墻彎折;
支撐件下側的彎折部靠近單元幕墻的一側形成U型結構的安裝槽,安裝槽內放置有種植皿;支撐件上側的彎折部靠近單元幕墻的一側形成上導流部;支撐件下側的彎折部背離單元幕墻的一側形成下導流部;
上導流部將雨水導流至支撐件的種植皿中;下導流部將雨水導流至下側的支撐件的種植皿中。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種植皿安設在安裝槽內,通過支撐件背離單元幕墻的側壁對種植皿中的植物和土壤進行保護,既可以減少種植皿中土壤的流失;還可以增加植物的抗風性能,使植物不易被吹落,從而提高墻面綠化系統的穩定性;在對種植皿中的植物進行保護的同時,陽光也可以通過透明的支撐件照射在植物上,有助于植物的生長;
在降雨氣候時,降落在支撐件上的一部分雨水可以順著上導流部進入種植皿中進行對植物的澆灌,另一部分雨水可以順著下導流部流至支撐件的下側,并滴落至下側的支撐件內的種植皿中,從而使下層的不易受到雨水澆灌的種植皿也可以得到雨水的澆灌;
在植物生長過程中,下側支撐件的種植皿內的植物可以順著上側支撐件的下導流部向上生長,并從下側支撐件的上導流部和上側支撐件的下導流部之間向外生長,從而使種植皿內的植物的生長更加整齊,便于工作人員修剪和管理。
可選的,支撐件為空心結構,下導流部的端部設置有連接管,連接管連接有水源,上導流部的下端設置有出水噴頭。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從連接管注入水源,水通過支撐件的空腔后在水壓的作用下從出水噴頭流出,從而對出水噴頭下側的種植皿中的植物進行澆灌,使綠化機構在不降雨時也可以得到統一的澆灌,提高了澆灌的效率;通過支撐件自身的結構進行導流、生長引導、支撐和澆灌,使支撐件更加多功能化,還可以使綠化機構的部件更加精簡。
可選的,支撐件位于出水噴頭的下側設置有接水槽,接水槽靠近種植皿的邊沿設置有跌水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城建八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北京城建八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8050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