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氧化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74740.8 | 申請日: | 2020-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382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同海;張守玉;水鋒;王孝軍;敬雪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特塑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江蘇集萃先進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12 | 分類號: | C08L23/12;C08K13/04;C08K7/10;C08K5/5435;C08K5/134;C08K5/347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1800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氧化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耐氧化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聚丙烯從雙螺桿的主喂料加入,一定比例的玄武巖纖維A從雙螺桿的側喂料加入,制備得到粒料K1;(2)按照一定比例將粒料K1從雙螺桿的主喂料加入和一定比例的玄武纖維B從雙螺桿的側喂料加入,制備得到粒料K2;(3)按照一定的比例,將粒料K2和抗氧劑、偶聯劑及紫外線吸收劑混合;之后將混合料從雙螺桿的主喂料加入和一定比例的玄武巖纖維C從雙螺桿的側喂料加入,制備得到最終產品粒料K3。通過本發明制備的復合材料,解決了聚丙烯復合材料抗氧化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復合材料領域,尤其是一種耐氧化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丙烯是一種性能優異的聚合物,在無氧條件下,聚丙烯具有較好的熱穩定性,因此,對聚丙烯抗氧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有提高聚丙烯氧化性能的方法通常采用添加抗氧劑等填料,按照此類方法可制得耐氧化的聚丙烯,但是由于其增加填料,導致其綜合性能下降。如中國發明專利CN104004272A公布了一種聚丙烯改性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該方法采用抗氧劑等助劑提高材料的耐氧化性能。
本專利發明了一種耐氧化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解決聚丙烯復合材料耐氧化的同時,保證了復合材料綜合力學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聚丙烯復合材料耐氧化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步驟1:首先將聚丙烯和玄武巖纖維A采用雙螺桿塑造粒,制備得到粒料K1,各組分比例為:
聚丙烯樹脂 80-120份
玄武巖纖維A 90-110份
其中,聚丙烯樹脂從雙螺桿的主喂料加入,玄武巖纖維A從雙螺桿的側喂料加入。
其中,所述的玄武巖纖維A長度為6mm。
步驟2:將粒料K1和玄武巖纖維B混合造粒,其質量比例為:
粒料K1 190-210份
玄武巖纖維B 50-70份
其中,所述的玄武巖纖維B的長度為4.5mm。粒料K1從雙螺桿的主喂料加入,玄武巖纖維B從雙螺桿的側喂料加入,制備得到粒料K2。
步驟3:將粒料K2、玄武巖纖維C、偶聯劑、抗氧劑和紫外線吸收劑混合造粒,其質量分數比例為:
粒料K2 250-270份
玄武巖纖維C 30-50份
抗氧劑 0.1-1份
偶聯劑 3-6份
紫外線吸收劑 0.1-1份
其中,所述的玄武巖纖維C的長度為3mm;所述偶聯劑為硅烷偶聯劑,偶聯劑為KH550、KH560、KH570中的一種或者多種;紫外線吸收劑為外線吸收劑UV-234、紫外線吸收劑UV-328和紫外線吸收劑UV-531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的組合;所述抗氧劑為抗氧劑1010、抗氧劑168、抗氧劑1098、抗氧劑245和抗氧劑1076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的組合。K2粒料從雙螺桿的主喂料加入,玄武巖纖維C從雙螺桿的側喂料加入,進而制備得到粒料K3。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保證聚丙烯耐氧化的前提下,通過采用不同長度的玄武巖纖維,通過多次雙螺桿混合造粒,得到高纖維含量的復合材料,保證了產品尺寸穩定性、力學性能和造粒工藝穩定性;
(2)配方及工藝設計方案可以應用于耐高溫尼龍、聚醚醚酮、尼龍和聚丙烯樹脂體系,也可應用于碳纖維和芳綸纖維等增強體系。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配方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特塑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江蘇集萃先進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特塑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江蘇集萃先進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7474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方位安防監控設備
- 下一篇:基于準直透鏡陣列的漫透射自由形式曲面的設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