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車輛電子水泵電機總成注塑氣密性改進結構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573492.5 | 申請日: | 2020-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6437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德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蕪湖飛龍汽車電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5/10 | 分類號: | H02K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信合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陳紅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湖***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電子 水泵 電機 總成 注塑 氣密性 改進 結構 | ||
本發(fā)明涉及電子水泵技術領域,是一種車輛電子水泵電機總成注塑氣密性改進結構,包括電機包塑、定子總成、定子軸、插針組件、螺紋襯套,所述插針組件包括插針、以及包覆在插針上的注塑定位塊,所述插針上設有若干個用于插針組件預塑時密封插針組件的第一進膠槽,所述注塑定位塊上設有若干個用于電機包塑時更好包膠的第二進膠槽。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在插針上的第一進膠槽、設置在塑料定位塊上的第二進膠槽,解決了現(xiàn)有電機總成注塑后存在漏氣的問題,在電機總成注塑完成后再進行氣密性測試合格,降低了電機總成漏氣風險及使用不同材料注塑降低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子水泵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車輛電子水泵電機總成注塑氣密性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電子水泵是采用無刷直流電機驅動的離心泵,從控制到驅動徹底實現(xiàn)電子化,以電子集成系統(tǒng)完全控制液體傳輸,從而實現(xiàn)液體傳輸?shù)目烧{(diào)性、精確性的一種新型水泵?,F(xiàn)有電子水泵中電機定子與主機殼注塑一體,整個部件中沒有動密封;電機總成注塑一般包括插針組件預塑和電機包塑,兩次注塑的材料可以一樣也可以不一樣,若不一樣時,插針組件預塑可以采用PPS+GF40玻纖材料,電機包塑可以采用PPS+GF30玻纖材料;若一樣時,插針組件預塑、電機包塑均采用PPS+GF30玻纖材料,其中PPS+GF40玻纖材料的價格較為便宜,PPS+GF30玻纖材料的較為昂貴。但是不管是采用一樣的材料注塑還是不一樣的材質注塑,都存在著漏氣的缺陷,因此,也導致了現(xiàn)有的電機總成注塑后電控腔測試從接插件處漏氣,存在風險且增加成本。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車輛電子水泵電機總成注塑氣密性改進結構。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車輛電子水泵電機總成注塑氣密性改進結構,包括電機包塑、定子總成、定子軸、插針組件、螺紋襯套,所述插針組件包括插針、以及包覆在插針上的注塑定位塊,所述插針上設有若干個用于插針組件預塑時密封插針組件的第一進膠槽,所述注塑定位塊上設有若干個用于電機包塑時更好包膠的第二進膠槽。
進一步地,若干個第一進膠槽對應分布在插針的前后側壁、上下側壁上。
進一步地,分布在插針前后側壁上的第一進膠槽通過沖壓模具凸模成型工藝加工而成。
進一步地,分布在插針上下側壁上的第一進膠槽通過沖壓模具落料成型工藝加工而成。
進一步地,若干個第二進膠槽對應分布在塑料塊前后外側壁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在插針上的第一進膠槽、設置在塑料定位塊上的第二進膠槽,解決了現(xiàn)有電機總成注塑后存在漏氣的問題,在電機總成注塑完成后再進行氣密性測試合格,降低了電機總成漏氣風險及使用不同材料注塑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爆炸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插針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中插針及第一進膠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中外套及第二進膠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機包塑;2、定子總成;3、定子軸;4、插針組件;41、插針;42、注塑定位塊;5、第一進膠槽;6、第二進膠槽;7、螺紋襯套。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闡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蕪湖飛龍汽車電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jīng)蕪湖飛龍汽車電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7349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