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雙體無人艇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568824.0 | 申請日: | 2020-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727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黃海韜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創(chuàng)新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63B35/00 | 分類號: | B63B35/00;B63B3/14;B63H21/17;B63H25/2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高微微 |
| 地址: | 230012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人 | ||
1.一種雙體無人艇,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子氣囊機構(1)、承力桁架機構(2)、供配電管理裝置(3)、航向推進器(4)、航速推進器(5)和桅桿機構(6),承力桁架機構(2)的上方與桅桿機構(6)固定連接、下方與浮子氣囊機構(1)可拆卸連接,供配電管理裝置(3)嵌套設置于承力桁架機構(2)中固定,航向推進器(4)和航速推進器(5)分別設置于承力桁架機構(2)的相對兩端,供配電管理裝置(3)用于對航向推進器(4)和航速推進器(5)供電;
所述航向推進器(4)和航速推進器(5)均包括固定在承力桁架機構(2)上的舵機支撐座(41),所述舵機支撐座(41)的上方拆卸式安裝有電傳舵機(42),所述電傳舵機(42)的下方轉動連接有吊桿(43),所述吊桿(43)的底部安裝有水下推進機構(44);
所述航向推進器(4)和航速推進器(5)還包括折疊固定裝置(45),所述折疊固定裝置(45)包括活動套設在吊桿(43)外側的滑動軸承套(451)以及與滑動軸承套(451)固定連接的吊桿(43)支撐座;
所述舵機支撐座(41)包括一對下片舵機支撐座(411)和一對上片舵機支撐座(412 );所述下片舵機支撐座(411)對稱固定在艇艉橫梁上,所述上片舵機支撐座(412 )通過鉸鏈軸(413)與下片舵機支撐座(411)鉸接;所述下片舵機支撐座(411)和上片舵機支撐座(412 )之間還安裝有正姿定位銷(414);
所述上片舵機支撐座412 )的頂部開設有鎖定卡槽(415),所述鎖定卡槽(415)的底部開設有螺紋孔;所述上片舵機支撐座(412 )通過螺紋孔與電傳舵機(42)連接;
所述電傳舵機(42)包括固定在舵機支撐座(41)上方的底盤(421),所述底盤(421)的頂部安裝有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的輸出端通過環(huán)形齒輪減速器(422)與吊桿(43)連接;
電傳舵機(42)還包括套設在吊桿(43)上的轉向法蘭(423),所述轉向法蘭(423)穿設底盤(421)和環(huán)形齒輪減速器(422),且轉向法蘭(423)、底盤(421)、環(huán)形齒輪減速器(422)同軸設置;所述轉向法蘭(423)包括法蘭盤段(4231)、軸套段(4232)和同步帶輪段(4233);所述同步帶輪段(4233)位于環(huán)形齒輪減速器(422)的頂部,所述同步帶輪段(4233)套設有同步帶輪(424),所述同步帶輪(424)內設有舵角傳感器(425);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推進器直流伺服電機驅動器(427)和舵機步進電機驅動器(428);
所述底盤(421)的兩側對稱固定有一對底盤定位耳(429),所述底盤定位耳(429)的尺寸與鎖定卡槽(415)的尺寸相適配;所述底盤定位耳(429)通過鎖定螺栓(46)與上片舵機支撐座(412 )連接;
外殼(426)的下部周側開設有第一連接孔(47),所述底盤(421)的側壁周側開設有與第一連接孔(47)適配的第二連接孔(48),所述第一連接孔(47)和第二連接孔(48)穿設有外殼安裝螺釘(49);所述外殼(426)和底盤(421)通過外殼安裝螺釘(49)連接為一體;
所述底盤(421)和環(huán)形齒輪減速器(422)上對應開設有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內穿設有減速器安裝螺釘(50);
所述吊桿(43)支撐座包括一對對稱設置的弓座(452),所述弓座(452)的一端固定有帶手柄(455)的固定螺桿(454)。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體無人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桁架機構(2)包括主縱梁(21)、第一主橫梁(22)、第二主橫梁(23)、副橫梁(24)、第一副縱梁(25)和第二副縱梁(26),主縱梁(21)與第一主橫梁(22)依次首尾連接形成矩形框架,矩形框架上敷設有甲板(27),兩個第二主橫梁(23)的兩端分別與相對設置的主縱梁(21)固定連接;
四個第一副縱梁(25)設置于兩個第二主橫梁(23)所形成的中間空間中、其兩端分別與第二主橫梁(23)固定連接,兩個副橫梁(24)設置于兩個第二主橫梁(23)所形成的中間空間中、其兩端分別與主縱梁(21)固定連接,兩個第二副縱梁(26)設置于第一主橫梁(22)與相鄰第二主橫梁(23)之間所形成的側空間中,第二副縱梁(26)的兩端分別與第一主橫梁(22)、第二主橫梁(23)固定連接,所述矩形框架的內部分別通過第二主橫梁(23)、第一副縱梁(25)和第二副縱梁(26)割為若干個網(wǎng)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創(chuàng)新研究院,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創(chuàng)新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68824.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散熱裝置及燈具
- 下一篇:一種防插隊的人臉識別排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