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合金新材料表面處理裝置及處理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67683.0 | 申請日: | 2020-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7585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1 |
| 發明(設計)人: | 賴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龍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C5/04 | 分類號: | B24C5/04;B24C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鄭黎明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寧波***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金 新材料 表面 處理 裝置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合金新材料表面處理裝置及處理工藝,包括:噴砂筒;噴砂槍頭,通過噴砂管和氣管與噴砂筒連接,所述噴砂槍頭與噴砂筒內部通過噴砂管和氣管連通;回收機構,安裝在噴砂槍頭的一側,通過回收機構的回收,使得噴出的砂礫被回收,其中,所述回收機構包括與噴砂槍頭固定連接的回收管,所述回收管與氣管之間通過傳動件一連接,所述噴砂筒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回收筒,所述回收筒與回收管固定連接,且內部連通,本發明在人工手持噴槍工作時,同步回收環境的粉塵和砂礫,使用者不易吸入粉塵,一方面可以保證使用者的健康,另一方面方便人工對金屬表面噴砂,回收后的砂礫還可以再次利用,從而節約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合金材料表面處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合金新材料表面處理裝置及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表面處理是在基體材料表面上人工形成一層與基體的機械、物理和化學性能不同的表層的工藝方法。表面處理的目的是滿足產品的耐蝕性、耐磨性、裝飾或其他特種功能要求。 對于金屬鑄件,我們比較常用的表面處理方法是,機械打磨,化學處理,表面熱處理,噴涂表面,表面處理就是對工件表面進行清潔、清掃、去毛刺、去油污、去氧化皮等。
在使用機械打磨時,部分金屬表面采用噴砂處理,噴砂處理,是一種工件表面處理的工藝,采用壓縮空氣為動力,以形成高速噴射束將噴料(銅礦砂、石英砂、金剛砂、鐵砂、海砂)高速噴射到需處理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表或形狀發生變化,但是,在人工手持噴砂槍頭對金屬表面噴砂過程中,砂石的噴出散落在空氣中,環境粉塵較多,環境的濃見度下降,使用者可能吸入部分粉塵,一方面對人員健康帶來威脅,而且不方便人工對金屬表面噴砂,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合金新材料表面處理裝置及處理工藝。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合金新材料表面處理裝置及處理工藝,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合金新材料表面處理裝置及處理工藝,包括:
噴砂筒;
噴砂槍頭,通過噴砂管和氣管與噴砂筒連接,所述噴砂槍頭與噴砂筒內部通過噴砂管和氣管連通;
回收機構,安裝在噴砂槍頭的一側,通過回收機構的回收,使得噴出的砂礫被回收,其中,
所述回收機構包括與噴砂槍頭固定連接的回收管,所述回收管與氣管之間通過傳動件一連接,所述噴砂筒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回收筒,所述回收筒與回收管固定連接,且內部連通。
優選的,所述傳動件一包括安裝在氣管內的扇葉一,所述扇葉一通過轉軸與氣管內壁轉動連接,所述回收管的內部轉動連接扇葉二,所述扇葉二通過轉軸與回收管轉動連接,所述扇葉一的一側設有錐齒輪一,所述扇葉二的一側設有錐齒輪二,所述氣管與回收管之間設有連接軸,所述連接軸插入氣管和回收管的兩端分別設有錐齒輪三,兩個所述錐齒輪三分別與錐齒輪一和錐齒輪二嚙合。
優選的,所述扇葉二的轉軸延伸至回收管位于槍頭方向的端部,所述轉軸的外側設有螺旋板,所述螺旋板與轉軸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噴砂槍頭的端部設有用于阻擋砂礫的防護罩,所述回收管與防護罩固定連接,所述回收管位于所述防護罩內壁的底部,所述回收管位于防護罩內壁底部開設有缺口,所述螺旋板通過缺口將砂礫回收至回收管內。
優選的,所述回收筒內設有方形管道,所述管道與回收管固定連接且內部連通,所述管道的底部開設有出料口,所述管道的端部設有用于回收粉塵的布袋,所述布袋與管道固定連接,所述回收筒內設有分離機構,所述分離機構與出料口之間設有傳動件二。
優選的,所述分離機構包括呈傾斜設置且頂部開口的分離框,所述分離框的一側設有分離口,所述分離框位于分離口的一側設有導向板,所述導向板呈傾斜狀。
優選的,所述分離框的底部設有弧形突出部,當砂礫經過突出部時,砂礫與雜質在突出部位置分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龍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寧波龍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6768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