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蜂巢式巖土開挖邊坡生態修復結構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67200.7 | 申請日: | 2020-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920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3 |
| 發明(設計)人: | 歷從實;張耀中;劉建偉;韓艷;厲祖夷;張賽;魏殿偉;劉俊杰;應越紅;胡振偉;李航;王春磊;羅帥領;劉飛;王巖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省前坪水庫管理局;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
| 主分類號: | E02D17/20 | 分類號: | E02D17/20;E03B3/02;A01G9/02;A01G22/00;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科維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趙繼福 |
| 地址: | 4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蜂巢 巖土 開挖 生態 修復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種蜂巢式巖土開挖邊坡生態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巖土邊坡基面且開口向外的若干植生巢、位于植生巢內的生物基質、生長于生物基質上的綠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巖土開挖邊坡生態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邊坡基面的坡度為30~90°,邊坡基面包括巖基、土質和巖土噴射混凝土坡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巖土開挖邊坡生態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巢沿其中心軸線方向的深度為20~50cm,植生巢的直徑8~25cm,相鄰兩個植生巢之間的縱橫間距為30~250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巖土開挖邊坡生態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巢的中心軸線垂直于基面或重力法線方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巖土開挖邊坡生態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巢的中心軸線垂直于基面方向至重力法線方向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巖土開挖邊坡生態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質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基、營養基和表面基,其所占體積分別為:底基占20%~40%,營養基占75%~50%,表面基占5%~1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巖土開挖邊坡生態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綠植包括攀藤和喬灌木。
8.一種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蜂巢式巖土開挖邊坡生態修復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營造植生巢:巖土坡面開挖一定深度后形成邊坡基面,在邊坡基面或經噴射混凝土處理后的邊坡表面采用機械設備或人工進行鉆孔或鑿挖,鉆或鑿成的孔穴即為植生巢;b.綠植的種植。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蜂巢式巖土開挖邊坡生態修復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中b. 綠植的種植包括以下步驟:(1)將底基和營養基采用專門的工具放入步驟a中的植生巢內,底基位于植生巢的底部,營養基位于底基的上表面,為綠植的種子、扦插枝條或幼苗提供營養;(2)將綠植的種子、扦插枝條或幼苗置入步驟(1)的營養基的中間部位,最后覆蓋表面基,完成綠植的種植。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蜂巢式巖土開挖邊坡生態修復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中b. 綠植的種植包括以下步驟:(1)綠植種子或枝條置入營養基內集中繁育,幼苗長至10~30cm后,先在植生巢內放入底基,然后將幼苗連同營養體移植栽入植生巢內,最后在營養基的表面覆蓋表面基,完成綠植的種植和栽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省前坪水庫管理局;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未經河南省前坪水庫管理局;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67200.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