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灌溉渠道預制拼裝與現澆混凝土壓頂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566745.6 | 申請日: | 2020-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812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25 |
| 發明(設計)人: | 刁紅國;侯夢穎;王新泉;魏綱;崔允亮;闕逸琛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大城市學院 |
| 主分類號: | E02B13/00 | 分類號: | E02B13/00;E02F5/08;E02F5/02;E02B5/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張羽振 |
| 地址: | 310015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灌溉渠道 預制 拼裝 混凝土 壓頂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灌溉渠道預制拼裝與現澆混凝土壓頂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驟:步驟一、在設計位置處,使用挖機進行開挖,開挖時,先利用挖機底盤前端設置的松土裝置翻松預挖溝槽土,再配合U形挖斗輕松開挖U型槽基坑;步驟二、U型槽底壓實后設置墊層,墊層采用混凝土鋪設在土體間,在墊層上部噴涂聚四氟乙烯涂層。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硬土凍土的施工條件下溝槽也能一次性成型,坡面光滑平整,坡頂順直美觀,無需人工修整;預制U型槽可進行流水線生產,生產效率較高;減少了現場施工工作量;減輕了對吊裝精確度的需求,降低了施工難度;解決了預制U型槽連接縫隙透水,傳統混凝土壓頂和混凝土渠道連接強度弱、壓頂易脫落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農業的土壤灌溉和/或排水的人工水道結構,具體涉及灌溉渠道預制拼裝與現澆混凝土壓頂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混凝土灌溉渠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如何快速實現混凝土灌溉渠道的預制拼裝以及保證現澆混凝土壓頂的質量至關重要。現有的灌溉渠道混凝土預制拼裝技術存在連接不密合,接縫透水等問題,現有的混凝土壓頂有現澆混凝土壓頂和預制混凝土壓頂,存在壓頂與渠道連接強度弱等問題。
因此,需要設計一種新型的灌溉渠道預制拼裝與現澆混凝土壓頂的施工方法,有效降低工程成本,采用集中預制、現場裝配方法進行施工,加快施工速度,現澆混凝土壓頂支模體系有效解決傳統混凝土壓頂和混凝土渠道連接強度弱,壓頂易脫落的問題。應用于實際工程中可取得較好的技術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工程成本低、可實現集中預制、現場裝配速度快、現澆混凝土壓頂連接強度高的灌溉渠道預制拼裝與現澆混凝土壓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完成的灌溉渠道。
這種灌溉渠道預制拼裝與現澆混凝土壓頂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U型槽快速開挖:
在設計位置處,使用挖機進行開挖;開挖時,先利用挖機底盤前端設置的松土裝置翻松預挖溝槽土,再配合U形挖斗輕松開挖U型槽基坑;
步驟二、墊層施工:
U型槽底壓實后設置墊層,墊層采用混凝土鋪設在土體間,在墊層上部噴涂聚四氟乙烯涂層;
步驟三、U型槽預制與拼裝:
在預制U型槽單元縱向兩端分別設置榫眼和榫頭;同時,在預制U型槽單元橫向兩端預埋注漿管;預制U型槽單元預制好后,運輸至施工現場;先用吊機將預制U型槽單元吊放至混凝土的墊層上,再用千斤頂推動此預制U型槽單元在聚四氟乙烯涂層上移動,直至與前一個預制U型槽單元通過榫眼和榫頭拼接成功;待預制U型槽全部拼接完成后,在注漿管內注入水泥漿,填充預制U型槽與槽外壁周圍的土體之間的空隙;
步驟四、連接縫防水處理:
在預制U型槽單元縱向兩端設置圓槽,在預制U型槽單元縱向兩端還設置斜邊,在預制U型槽單元一端的圓槽內壁裝設有軟質柱,軟質柱的材料為氯丁橡膠;當預制U型槽拼接完成后,預制U型槽單元一端的圓槽中的軟質柱壓入相鄰的預制U型槽單元的圓槽內部,使得軟質柱外壁軟性擠壓包覆圓槽內壁;預制U型槽連接部位的斜邊形成一個V型槽狀結構,V型槽狀結構內填充防水漿;
步驟五、現澆混凝土壓頂:
先在預制U型槽內側支模,利用平面模板和U型模板搭建壓頂支模體系,平面模板和U型模板通過合頁鉸鏈相對轉動,平面模板與可調撐架鉸接,調節可調撐架的旋柄,通過花籃螺絲的拉伸控制平面模板保持垂直,在預制U型槽頂部預埋吊環螺絲,最后,在預制U型槽頂部現澆混凝土壓頂,振搗并養護,完成混凝土壓頂的施工。
作為優選:在所述步驟一當中,所述U形挖斗包括耳板、通孔、栓孔、限位刮平板、斗齒、螺栓、頂板和底板,限位刮平板和頂板上對應設置栓孔并通過螺栓相連,底板設置斗齒,頂板上部設置耳板,耳板設有通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大城市學院,未經浙大城市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6674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