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網絡流量多維運營分析方法和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63323.3 | 申請日: | 2020-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984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2 |
| 發明(設計)人: | 聶靖松;賈國琛;白彧斐;李守慶;金士隆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30/02 | 分類號: | G06Q3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賈磊;李輝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網絡流量 多維 運營 分析 方法 裝置 | ||
1.一種網絡流量多維運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用戶主題數據;
建立網絡流量分析模型FRLT;
根據用戶主題數據和網絡流量分析模型FRLT,分析用戶生命周期和用戶價值,確定用戶生命周期和用戶價值分析結果;
根據用戶生命周期和用戶價值分析結果,對用戶進行劃分,確定多個用戶分類;
對多個用戶分類分別建立對應的運營推廣策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取用戶主題數據,包括:
通過埋點、業務庫數據抽取和日志匯聚的方式將網絡流量的用戶信息進行抽取,確定抽取數據;
對抽取的數據進行清洗、轉換,匯聚成用戶主題數據;其中,用戶主題數據,包括:用戶信息,用戶訪問時長,用戶登陸時間,用戶登出時間,用戶訪問記錄,用戶訪問渠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網絡流量分析模型FRLT,包括:
以用戶最后一次訪問距現在的時間長度F、用戶訪問的頻率R、用戶第一次訪問到最后一次訪問的時間長度L和用戶訪問的平均時長T為指標,建立網絡流量分析模型FRLT。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用戶主題數據和網絡流量分析模型FRLT,分析用戶生命周期,包括:
利用網絡流量分析模型FRLT中的用戶最后一次訪問距現在的時間長度F和最后一次訪問的時間長度L,構建用戶生命周期笛卡爾坐標;
將用戶主題數據導入用戶生命周期笛卡爾坐標,應用多層分析方法分析網絡流量分析模型FRLT中用戶生命周期的分界點,確定用戶生命周期分析結果;其中,用戶生命周期分析結果,包括:一一對應的用戶最后一次訪問距現在的時間長度F、最后一次訪問的時間長度L、用戶類型、用戶特點和管理策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用戶主題數據和網絡流量分析模型FRLT,分析用戶價值,包括:
利用網絡流量分析模型FRLT中的用戶訪問的頻率R和用戶訪問的平均時長T,構建用戶價值笛卡爾坐標;
將用戶主題數據導入用戶價值笛卡爾坐標,使用K均值聚類法對訪問用戶的價值特征進行劃分,劃分每個用戶的行為表征和總體價值,確定用戶價值分析結果;其中,用戶價值分析結果,包括:一一對應的用戶訪問的頻率R、用戶訪問的平均時長T、用戶類型、用戶特點和管理策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用戶生命周期和用戶價值分析結果,對用戶進行劃分,確定多個用戶分類,包括:
將用戶生命周期分析結果中一一對應的用戶最后一次訪問距現在的時間長度F、最后一次訪問的時間長度L、用戶類型、用戶特點和管理策略,以及用戶價值分析結果中一一對應的用戶訪問的頻率R、用戶訪問的平均時長T、用戶類型、用戶特點和管理策略進行對照,基于用戶最后一次訪問距現在的時間長度F、用戶訪問的頻率R、用戶第一次訪問到最后一次訪問的時間長度L和用戶訪問的平均時長T四項指標的不同數值,對用戶進行劃分,確定多個用戶分類;其中,多個用戶分類,包括:核心老用戶,活躍輕度老用戶,沉默重度老用戶,一般老用戶,流失的核心老用戶,流失的活躍輕度老用戶,流失的沉默重度老用戶,流失的一般老用戶,高價值新用戶,活躍輕度新用戶,沉默重度新用戶,一般新用戶,單次訪問用戶。
7.一種網絡流量多維運營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數據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用戶主題數據;
網絡流量分析模型FRLT建立模塊,用于建立網絡流量分析模型FRLT;
用戶生命周期和用戶價值分析模塊,用于根據用戶主題數據和網絡流量分析模型FRLT,分析用戶生命周期和用戶價值,確定用戶生命周期和用戶價值分析結果;
用戶劃分模塊,用于根據用戶生命周期和用戶價值分析結果,對用戶進行劃分,確定多個用戶分類;
運營推廣策略建立模塊,用于對多個用戶分類分別建立對應的運營推廣策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6332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