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CR板及其再定位咬合板的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561736.8 | 申請日: | 2020-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748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8 |
| 發明(設計)人: | 馬超;丁婷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岸和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C11/00 | 分類號: | A61C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cr 及其 定位 咬合 制作方法 | ||
1.一種再定位咬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患者口內取印模;
步驟2:根據印模制作石膏模型;
步驟3:患者口內分別戴上CR板,該CR板中的定位針(3)位于下牙套(2)上,患者尋找治療位并上下頜咬合,在上牙套(1)上咬出標記點,再從患者口內取出上牙套(1),在上牙套(1)上的標記點處挖槽,挖槽完成后重新戴上上牙套(1);
步驟4:在上牙列和下牙列之間填充咬合記錄硅膠,等待2-3min,待咬合記錄硅膠凝固并將其取出;
步驟5:通過以上制作的石膏模型和咬合記錄硅膠制作成再定位咬合板;
其中,步驟3所述的CR板,包括佩戴在上牙列上的上牙套(1),佩戴在下牙列上的下牙套(2),以及位于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之間的定位針(3),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均采用柔性材質,所述定位針(3)位于所述上牙套(1)靠近下牙套(2)的一段端面,或所述定位針(3)位于所述下牙套(2)靠近上牙套(1)的一端端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再定位咬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在上頜板的標記點挖出的槽與定位針(3)端部的大小相適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再定位咬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患者在自己尋找治療位的過程中,身體應豎直站立,且目光平視,臉部朝向身體的正前方。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再定位咬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制取印模包括:S11:調制印模劑;S12:把調制好的印模劑裝入到印模托盤內;S13:將印模托盤放入到患者口中,患者的上下頜咬在印模托盤上;S14:等待印模劑凝固,將印模托盤從患者口內取出。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再定位咬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制取石膏模型包括:S21:對石膏進行攪拌;S22:把攪拌好的石膏敷在印模托盤上;S23:待石膏凝固后,把石膏模型從印模托盤上取出;S24:對石膏模型進行修整和打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再定位咬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在對咬合板制作時,包括:S51:將石膏模型中的上頜板固定安裝到壓膜機的支撐臺上,下頜板安裝到可以調節的壓膜機構上;S52:將采集好的咬合記錄硅膠與上頜板以及下頜板對位好,對位好后固定下頜板;S53:對膜片進行加熱,膜片加熱后開始壓膜,把加熱后的膜片放置在上頜板上,并下壓壓膜機構,使下頜板配合上頜板對膜片進行壓膜;S54:壓膜結束后,對膜片進行切割,切割出成型的咬合板,然后對咬合板進行修整、打磨和拋光;S55:把修整完的咬合板戴回上頜板上,在之前確定好的頜位上進行調頜修整,調頜結束后咬合板制作完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再定位咬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S55中對修整好的再定位咬合板進行調頜時,包括兩個步驟:S551:首先調整正中咬合,使后牙均勻接觸,前牙不接觸或者輕接觸;S552:然后調整前身、側方功能運動時的咬合,使用兩種顏色的咬合紙分被標記兩種不同功能狀態的咬合接觸點,達到前牙引導向后運動,后牙脫離接觸的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岸和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岸和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61736.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破壁飲片及其制備工藝
- 下一篇:一種超低頻隔震裝置及設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