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能源汽車部件裝配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60573.1 | 申請日: | 2020-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467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李為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為 |
| 主分類號: | B23P19/12 | 分類號: | B23P19/12;B23P11/02;B08B9/027 |
| 代理公司: | 合肥楚思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92 | 代理人: | 楊萬明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能源 汽車部件 裝配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能源汽車部件裝配設備,具體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中部的一側開設有落料口,所述機架上方中部的兩側均設有清潔加熱機構,兩個所述清潔加熱機構的一側均設有夾緊機構,兩個所述夾緊機構之間遠離清潔加熱機構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料筒。本發明通過兩個弧形齒條向中部轉動使得兩個半圓筒形清潔刷和兩個半高頻感應加熱線圈合并,從而實現了對孔件的表面清潔和高頻感應加熱增大孔徑的目的,并且通過兩個半圓筒形夾塊的合并實現了對孔件的夾緊以及定位的目的,同時實現了后推柱推動軸件進入孔件的內孔實現裝配的目的,并且兩個半圓筒形夾塊能夠自動分離,從而實現了自動落料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新能源汽車部件裝配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新能源汽車快速崛起,汽車產業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汽車產品向著低碳、電動、智能化方向發展,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有兩種,一種是油電混合動力,油電混合動力類型是以燃油發動機作為主要動力,電動機作為輔助動力,另一種是純電動類型,純電動類型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純電車型,徹底擺脫了燃油發動機,并能極大優化汽車結構,降低生產成本,新能源汽車能夠極大地降低對環境的污染,適應低碳環保的要求,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并最終將會替代傳統的燃油車型,汽車零件在軸孔過盈配合時,通常可以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使用熱配合或冷配合的方式裝配。
但現有的汽車零件在軸孔過盈配合時,其自動化程度低,人工干預較多,生產速度慢,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在所述背景技術部分公開的上述信息僅用于加強對本公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構成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新能源汽車部件裝配設備,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汽車零件在軸孔過盈配合時,其自動化程度低,人工干預較多,生產速度慢,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能源汽車部件裝配設備,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中部的一側開設有落料口,所述機架上方中部的兩側均設有清潔加熱機構,兩個所述清潔加熱機構的一側均設有夾緊機構,兩個所述夾緊機構之間遠離清潔加熱機構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料筒,兩個所述清潔加熱機構之間遠離第一料筒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料筒,所述第二料筒遠離第一料筒的一側設置有執行機構;
所述清潔加熱機構包括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的底端與機架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塊的一端轉動連接有弧形齒條,所述弧形齒條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固定半圓筒,所述固定半圓筒的內側靠近機架中部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半圓筒形清潔刷,所述固定半圓筒的內側遠離機架中部的一端固定嵌設有半高頻感應加熱線圈,兩個清潔加熱機構的半高頻感應加熱線圈可相互合并成一個完整的高頻感應加熱線圈;
所述夾緊機構包括第一支撐套塊,所述第一支撐套塊的內側活動插接有L形活動桿,所述L形活動桿靠近機架中部的一端設置有半圓筒形夾塊,所述L形活動桿的一端與半圓筒形夾塊的側壁活動插接,所述半圓筒形夾塊內側靠近第二料筒的一端一體成型有半環形凸起,所述L形活動桿的外側套設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兩端分別與半圓筒形夾塊和第一支撐套塊的側壁貼合,所述L形活動桿遠離機架中部一端的上方固定連接有滑柱,所述弧形齒條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支撐套塊,所述第二支撐套塊的內側活動插接有直齒條,所述直齒條的一端開設有斜導向槽,所述滑柱在斜導向槽的內側滑動,所述直齒條的一側設置有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通過轉軸與機架轉動連接,所述直齒條與第一齒輪嚙合傳動,所述第一齒輪與弧形齒條嚙合傳動,所述第一支撐套塊和第二支撐套塊均與機架固定安裝;
所述第一料筒內側的底端開設有第一推料口,所述第二料筒內側的底端開設有第二推料口,所述第一料筒與第二料筒均與機架固定安裝,所述第一料筒的內部放置有軸件,所述第二料筒的內部放置有孔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為,未經李為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6057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