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助取票回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52856.1 | 申請日: | 2020-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005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3 |
| 發明(設計)人: | 金星;衛生;謝建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慧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B1/00 | 分類號: | G07B1/00;G07B11/00;G06K9/20;G06K9/00;G06K7/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張學府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豐臺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助 取票回票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自助取票回票方法,步驟一:首先進行司機的人臉特征信息采集成功采集到人臉的特征信息;步驟二:打開人臉識別的攝像頭獲取圖像數據并檢測圖像中是否存在人臉區域數據;步驟三:通過步驟二中得到人臉的區域位置和人臉圖像數據后進入RGB或者IR雙目紅外活體檢測流程;步驟四:活體檢測;步驟五:人臉特征信息提取成功后將提取到的人臉特征數據和人臉特征庫進行匹配得到當前司機的信息,步驟六:人臉信息匹配成功,本發明自助取票回票方法,本技術方案在傳統的方式上提高了票據打印領取的效率,減少人為的原因造成領錯票,票據丟失等問題,并且回票時對票據做了拍照存電子檔有利于票據的保存等優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回票方法,特別涉及自助取票回票方法,屬于自助回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拌混凝土攪拌站發貨單打印傳統方式是打票員打印,這種人工作業比較浪費人力資源,而且票據打印一般都是在混凝土還沒生產完成的時候就已經提前打印完成。這樣打印出來的票面生產時間和實際的生產時間不符。而且提前打印出來的很多單據放置在一起給司機找票帶來很大問題。
司機取票,傳統的方式司機工作的位置和票據打印的位置距離較遠司機取票來回比較浪費時間。而且由于提前打印的很多票據堆放在一起司機找票麻煩而且經常會出現司機拿錯票導致送錯工地,這樣存在比較大的建筑質量隱患。
票據回收,傳統模式下票據由司機帶到工地,工地簽收后由司機帶回交給收票員這樣的模式工作效率低下,同時也有著一些問題:容易出現票據遺失破損的問題、票據都由收票員統計分揀工作量大分揀不及時導致出現工地簽收信息不能及時得到處理。
基于以上的這些問題我們研發了自助取票回票系統旨在改善傳統的取票回票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助取票回票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自助取票回票方法,步驟一:首先進行司機的人臉特征信息采集成功采集到人臉的特征信息后將司機的人臉特征數據寫入到人臉特征信息庫以備人臉識別取票時人臉特征信息匹配;
步驟二:打開人臉識別的攝像頭獲取圖像數據并檢測圖像中是否存在人臉區域數據,如果沒有人臉區域數據則提示司機將頭部重新對準識別攝像頭重新檢測。檢測到人臉數據后則進入下一步的流程;
步驟三:通過步驟二中得到人臉的區域位置和人臉圖像數據后進入RGB或者IR雙目紅外活體檢測流程,通過人臉區域位置和人臉的圖像數據進行活體檢測,檢測不通過則提示司機活體檢測失敗,重新識別;
步驟四:活體檢測通過后則根據人臉區域信息和人臉圖像數據提取當前的人臉特征信息,提取到人臉特征信息后則進入下一步流程;
步驟五:人臉特征信息提取成功后將提取到的人臉特征數據和人臉特征庫進行匹配得到當前司機的信息,匹配失敗則提示人臉識別失敗,請重試或者用掃碼方式打票,成功則進入打票取票流程;
步驟六:人臉信息匹配成功后,進入打票流程:首先查詢該司機的最新的票據信息,如沒有獲取到最新的票據信息則提示司機當前無需要打印的票據整個流程結束,如果獲取到最新的票據信息則直接進行打印,打印完成后提示司機取走票據流程結束。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掃碼自助回票的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司機回站后來到自助機點取回票按鈕這時打開攝像頭提示司機將票據放置到回票掃碼區域并將二維碼、條碼信息朝向攝像頭;
步驟二:攝像頭開始讀取圖像數據并發送數據到識別模塊識別模塊首先檢測圖像上是否有二維碼、條碼信息,如果沒有則提示司機放入有效票據,檢測到二維碼、條碼后識別并判斷是否有效的票據信息,如果無效則提示司機票據無效流程結束,如果有效則進入下一步流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慧同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慧同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528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