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比較器電路和RS485接收器電路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52617.6 | 申請日: | 2020-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713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6 |
| 發明(設計)人: | 趙海亮;王鑫森;張勇;阮頤;李軍;常祥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F3/45 | 分類號: | H03F3/45;H04B1/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興律師事務所 31283 | 代理人: | 楊東明;張冉 |
| 地址: | 2002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比較 電路 rs485 接收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比較器電路和RS485接收器電路。所述比較器用于接收第一信號電壓和第二信號電壓,所述第一信號電壓與所述第二信號電壓的信號電壓的幅度不完全對稱,所述比較器電路包括:第一級增益單元、第一級電平轉換單元、第二級增益單元和第二級電平轉換單元,構建兩級級聯結構,使得相應節點變成低阻抗節點,能夠有效降低信號電平的延時,解決了電路容易受到上升沿延時和下降沿延時不匹配的影響而造成通信失敗的問題,且還能在輸入信號不對稱的情況下,仍能夠實現上升沿和下降沿較小的延時差。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集成電路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比較器電路和RS485接收器電路。
背景技術
RS-485是一種成本低而且可靠的通信規范,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通信設備、智能電表、逆變電源、安防監控等領域,RS-485接口對相應的接口電氣特性做了定義。在高速RS485應用中,傳輸信號電壓周期很短,信號電壓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在整個周期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如果上升沿延時和下降沿延時不匹配,信號電壓的占空比就會明顯變化而影響信號電壓的通訊,現有的RS485收發器中接收器電路十分容易受到上升沿延時和下降沿延時不匹配的影響,而導致串行傳輸數據失敗。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RS485接收器電路在高速應用中容易受到信號電壓上升沿延時和下降沿延時不匹配的影響,造成串行傳輸數據失敗的缺陷,提供一種比較器電路和RS485接收器電路。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比較器電路,所述比較器用于接收第一信號電壓和第二信號電壓,所述第一信號電壓與所述第二信號電壓的信號電壓的幅度不完全對稱,所述比較器電路包括:第一級增益單元、第一級電平轉換單元、第二級增益單元和第二級電平轉換單元;
所述第一級增益單元用于將所述第一信號電壓和所述第二信號電壓進行第一級增益處理;
所述第一級電平轉換單元用于將第一級增益后的第一信號電壓和第一級增益后的第二信號電壓進行第一級電平轉換;
所述第二級增益單元用于將第一級電平轉換后的第一信號電壓和第一級電平轉換后的第二信號電壓進行第二級增益處理;
所述第二級電平轉換單元用于將第二級增益后的第一信號電壓進行第二級電平轉換并輸出第一差分信號,還用于將第二級增益后的第二信號電壓進行第二級電平轉換并輸出第二差分信號。
較佳地,所述第一級增益單元包括第一電流源、第一PNP管、第二PNP管、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所述第二PNP管的基極接入所述第一信號電壓,所述第一PNP管的基極接入所述第二信號電壓,所述第一PNP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二PNP管的發射極通過所述第一電流源與電源連接,所述第一PNP管的集電極通過所述第一電阻接地,所述第二PNP管的集電極通過所述第二電阻接地;
和/或,
所述第一級電平轉換單元包括第二電流源、第三電流源、第三PNP管和第四PNP管,所述第三PNP管的基極與所述第二PNP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四PNP管的基極與所述第一PNP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三PNP管的發射極通過所述第二電流源與電源連接,所述第四PNP管的發射極通過所述第三電流源與電源連接,所述第三PNP管的集電極和所述第四PNP管的集電極接地;
和/或,
所述第二級增益單元包括第四電流源、第五PNP管、第六PNP管、第三電阻和第四電阻,所述第五PNP管的基極與所述第三PNP管的發射極連接,所述第六PNP管的基極與所述第四PNP管的發射極連接,所述第五PNP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六PNP管的發射極通過所述第四電流源與電源連接,所述第五PNP管的集電極通過所述第三電阻與地連接,所述第六PNP管的集電極通過所述第四電阻接地;
和/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5261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