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硫、氮共摻雜的同軸核殼硅碳負極材料、其制備方法和鋰離子電池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552425.5 | 申請日: | 2020-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704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安一鳴;林森;洪斯凡;王理;劉金成;劉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4/36 | 分類號: | H01M4/36;H01M4/38;H01M4/587;H01M4/62;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鞏克棟 |
| 地址: | 516006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摻雜 同軸 核殼硅碳 負極 材料 制備 方法 鋰離子電池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硫、氮共摻雜的同軸核殼硅碳負極材料、其制備方法和鋰離子電池。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制備氧化硅包覆的碳納米管;2)將所述的氧化硅包覆的碳納米管與還原劑混合,在惰性氣氛下煅燒,對煅燒產(chǎn)物進行除雜,干燥,得到前驅體;3)將所述前驅體與硫脲溶于溶劑中,得到混合液,進行水熱反應,得到硫、氮共摻雜的同軸核殼硅碳材料,該硫、氮共摻雜的同軸核殼硅碳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新能源材料制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硫、氮共摻雜的同軸核殼硅碳負極材料、其制備方法和鋰離子電池。
背景技術
解決硅電極固有的嵌脫鋰體積膨脹問題,及電導率差的問題,大量文獻報道將硅的尺寸減小至納米級或者復合其他材料是在充電/放電過程中適應體積變化和限制硅陽極粉化的兩種有效策略。例如納米顆粒,納米球,納米線和納米管陣列等。一維硅納米管會產(chǎn)生環(huán)向應力,能通過使外殼厚度減小到幾納米去緩解/充電/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變化,也減少了鋰離子和電子傳輸路徑,提高硅基陽極的倍率和循環(huán)性能。因此,通過從納米顆粒(零維)過渡到納米管(一維),可以減少與硅陽極材料有關的許多負面問題。
然而,這些一維Si納米管的制造通常需要各種金屬氧化物模板,例如MgO或ZnO。然后通過CVD或溶膠-凝膠法沉積硅,隨后去除模板以獲得硅納米管。CN102101670A公開了一種尺寸形貌可控的晶態(tài)硅納米管的制備方法,其使用陽極氧化法獲得孔形為直線形通孔或Y分支形通孔或三分支形通孔或兩代Y分支形通孔的氧化鋁模板,并以此模板制備得到的尺寸形貌可控的晶態(tài)硅納米管。CN101284667B公開了一種硅納米管的制備方法,該方法采用SiO和Si等混合粉末為起始原料,以少量稀土元素為間接催化劑,在較高溫度、較低的氣體壓力條件下,使原料熱蒸發(fā)并在合適的沉積溫度下,依靠硅原子的堆積成核,制備了具有空心結構的硅納米管。
但是,現(xiàn)有技術公開的硅納米管的合成方法不僅過程復雜,成本高,而且還可能使用到有毒的前驅體。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硫、氮共摻雜的同軸核殼硅碳負極材料、其制備方法和鋰離子電池負極。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硫、氮共摻雜的同軸核殼硅碳材料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氧化硅包覆的碳納米管;
(2)將所述的氧化硅包覆的碳納米管與還原劑混合,在惰性氣氛下煅燒,對煅燒產(chǎn)物進行除雜,干燥,得到前驅體;
(3)將所述前驅體與硫脲溶于溶劑中,得到混合液,進行水熱反應,得到硫、氮共摻雜的同軸核殼硅碳材料。
本發(fā)明對惰性氣氛中的氣體種類不作具體限定,例如可以是氬氣、氖氣、氦氣或氙氣中的至少一種。通過在惰性氣氛中進行加熱還原,隔絕了氧氣,有利于反應的高效進行。
本發(fā)明的方法通過采用氧化硅包覆的碳納米管,利用還原劑在惰性氣氛下煅燒對氧化硅進行還原,可以在碳納米管的表面形成硅的包覆殼體,該包覆殼體與碳納米管結合緊密,通過除雜一方面保證了硅的包覆殼體的純度,另一方面除雜產(chǎn)生的孔隙有利于N和S對內(nèi)部碳納米管的摻雜,水熱過程在實現(xiàn)材料N、S共摻雜的同時還兼有修復作用,材料的導電性和離子傳輸作用得到改善,從而提升了材料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采用上述方法制備得到的硫、氮共摻雜的同軸核殼硅碳材料中,碳納米管出色的機械穩(wěn)定性為碳硅復合材料提供了理想的結構模板和穩(wěn)定結構支撐體,同軸核殼結構有效緩解了復合材料充放電過程中硅的體積膨脹,與碳層接觸一部分,形成SEI膜會比較穩(wěn)定;而且,碳納米管具有良好的導電性,且碳納米管內(nèi)核與硅外殼結構緊密,S、N對復合材料的共摻雜主要在碳納米管和硅的接觸間隙處,能夠有效降低勢壘,產(chǎn)生更多的缺陷和活性中心,有利于鋰離子的吸附和傳輸,提升了導電性以及鋰離子和電子的傳輸,從而改善了電極材料的循環(huán)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5242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