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產品部件動態組裝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551621.0 | 申請日: | 2020-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596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5 |
| 發明(設計)人: | 古毅偉;吳德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6/28 | 分類號: | G06F16/28;G06F16/22;G06Q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賈磊;許曼 |
| 地址: | 20000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產品 部件 動態 組裝 方法 裝置 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文提供了一種產品部件動態組裝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產品部件的代碼源文件中寫入有產品部件處理方法,產品部件處理方法規定對目標產品部件中的目標產品屬性的處理類型,方法包括:根據產品配置人員配置的需求清單,獲取待組裝產品部件;分析待組裝產品部件的代碼源文件,確定產品屬性處理信息集,產品屬性處理信息集中的每條產品屬性處理信息包括:源產品部件、目標產品部件、目標產品屬性及其處理類型;根據產品屬性處理信息集,確定待組裝產品部件的依賴關系;根據待組裝產品部件的依賴關系,實現待組裝產品部件的動態組裝。本文能夠使動態組裝后得到的產品直接上線,降低了對產品開發人員能力要求并提高了產品系統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文涉及產品組裝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產品部件動態組裝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金融產品工廠思路源自于世界級制造業成功轉型的啟發。早期制造業生產以大批量、統一化、流水線的思路進行消費產品的生產,但自上世紀末期以來,為了滿足日益增多的客戶差異性需求,制造商將最終產品的主要零部件進行標準化,每個零部件提供若干的型號,通過將不同型號的零部件組裝起來就可以生產不同種類的產品,從而可以快速響應市場、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
金融產品系統中產品工廠模式正是借鑒這種工廠化思路,通過產品建模,從金融企業整體視角形成產品分類結構、產品部件和產品屬性。產品分類結構(包括產品線、產品組、產品模板和可售產品在內的產品目錄)有利于定位和初分產品需求,產品部件、產品屬性及屬性取值有利于展示和甄別不同產品的具體差異。對于客戶的創新需求和差異化需求,金融產品工廠允許產品配置人員(或者產品分析人員)可以通過組合產品部件、定義產品屬性值裝配出一個新的產品。
目前金融產品工廠的技術方案均基于產品部件靜態裝配的方式來實現,但實際上,對產品部件的處理不僅需要自身的產品屬性信息,還可能需要獲取/修改該產品部件相關的其他產品部件的屬性信息,產品部件之間并非靜態關系,實際存在業務邏輯的依賴關系,這就導致了現有的靜態裝配方式往往需要在完成產品部件配置后,還需要修改代碼完成業務邏輯處理,才可以完成產品的投產上線,很難真正做到在完成產品配置以后迅速上線。在這個過程中因產品部件之間邏輯依賴的復雜性使得編寫出正確邏輯處理代碼的難度較大,通常需要具有對該產品有透徹了解的開發人員才能完成,開發成本較高。此外,每當產品屬性或者產品部件發生增減時,也幾乎必然意味著其對應處理邏輯的程序的修改,無法實現基于配置快速上線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文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業務邏輯關系的產品部件組裝、增減時,需要依賴人工編寫的業務邏輯依賴關系才能實現產品配置化投產運行,存在對開發人員能力要求高,無法基于配置快速上線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文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產品部件動態組裝方法,所述產品部件的代碼源文件中寫入有產品部件處理方法邏輯代碼,所述產品部件處理方法規定對目標產品部件中的目標產品屬性的處理類型,所述產品部件動態組裝方法包括:
根據產品配置人員配置的需求清單,獲取待組裝產品部件;
分析所述待組裝產品部件的代碼源文件,確定產品屬性處理信息集,其中,所述產品屬性處理信息集中的每條產品屬性處理信息包括:源產品部件、目標產品部件、目標產品屬性及其處理類型;
根據所述產品屬性處理信息集,確定所述待組裝產品部件的依賴關系;
根據所述待組裝產品部件的依賴關系,實現所述待組裝產品部件的動態組裝。
本文產品部件動態組裝方法的進一步實施例中,所述產品部件處理方法包括:
對源產品部件的目標產品屬性進行獲取;
對源產品部件的目標產品屬性進行修改;
對除源產品部件外的其他產品部件的目標產品屬性進行獲取;
對除源產品部件外的其他產品部件的目標產品屬性進行修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5162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虛擬和增強現實系統和組件的改進制造
- 下一篇:一種利用益生元富集有益菌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