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浮式風機的綜合抗波發電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47344.6 | 申請日: | 2020-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276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竇培林;李秀;趙世發;楊豪杰;張曉柳;徐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3D9/25 | 分類號: | F03D9/25;F03D7/04;F03D13/25;F03B13/20;F03B13/00;F03B3/18;F03B3/12;B63B35/44;B63B21/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2008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風機 綜合 發電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浮式風機的綜合抗波發電裝置,包括風力發電機,風力發電機周圍設置吸波發電裝置,吸波發電裝置的外側設置海流發電裝置;所述吸波發電裝置通過內部的吸波浮子吸收海浪能量,所述海流發電裝置通過內部的渦輪葉片吸收海浪能量。本發明合理結合了三種發電裝置,共用一套系泊、定位、海纜輸送系統,大大的提高了單位海域清潔能源的利用率;此外,風機平臺的特殊結構為大大的提高了整個系統的穩定性,為系統的安全工作提供了保障,本發明適應多種海況,機構靈活,發電效率高,發電穩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電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浮式風機的綜合抗波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在早期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火力發電作為一種主要的發電形式,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但與此同時火力發電也為環境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在節能環保的大背景下,清潔能源發電被相繼開發。風能、波浪能、海流能作為海洋能源主要的能源形勢,正逐步被大家開發,三種發電形式都包含著系泊、定位以及海纜輸電等技術,這就為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結合方案提供了可能性。
現有技術中存在者以下缺陷:現有的風能與海浪能源結合的發電方式不能充分的利用海浪的能量;風機和海浪發電裝置作為一個整體,設備體積較大,對于海床形狀等外部環境因素的適用性較差,穩定性存在不確定因素。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風能、波浪能、海流能一體的基于浮式風機的綜合抗波發電裝置。
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基于浮式風機的綜合抗波發電裝置,包括風力發電機,風力發電機周圍設置吸波發電裝置,吸波發電裝置的外側設置海流發電裝置;所述吸波發電裝置通過內部的吸波浮子吸收海浪能量,所述海流發電裝置通過內部的渦輪葉片吸收海浪能量。
所述風力發電機包括設置在風機支座上的塔筒、葉片、第一輪轂、發電機和尾翼,所述葉片設于第一輪轂四周,葉片帶動第一輪轂旋轉,第一輪轂連接發電機,所述尾翼設于葉片的背面。
所述第一輪轂上設有錐形的第一導流罩。
所述吸波發電裝置至少設有三個,依次連接并分別與風力發電機連接;所述海流發電裝置至少設有兩個,通過系泊纜連接風力發電機或吸波發電裝置。
所述吸波發電裝置包括立柱、吸波套筒、吸波浮子、直線發電機,所述吸波套筒下方連接吸波浮子,吸波套筒設于立柱外,能沿立柱上下運動,帶動發電機發電;吸波套筒上設有開口。
所述直線發電機包括固定在立柱上的發電機定子和固定在吸波套筒上的發電機動子,所述發電機定子與吸波套筒之間設置有緩沖彈簧。
所述海流發電裝置包括設于支撐座上的聚流罩、第二輪轂、渦輪葉片,所述渦輪葉片設于第二輪轂四周,聚流罩設于渦輪葉片和第二輪轂外,聚流罩呈中間小兩端大的紡錘形。
第二輪轂上設有錐形的第二導流罩。
所述風機支座包括支撐平臺、壓載艙以及設于支撐平臺和壓載艙之間的支撐桁架;支撐桁架之間通過斜向的鋼筋連接,桁架之間沿水平方向設有升沉板。
所述壓載艙內填充柔性介質,使得裝置重心與浮心距離增加。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顯著優點:
本發明合理結合了三種發電裝置,共用一套系泊、定位、海纜輸送系統,大大的提高了單位海域清潔能源的利用率;此外,風機平臺的特殊結構為大大的提高了整個系統的穩定性,為系統的安全工作提供了保障,本發明適應多種海況,機構靈活,發電效率高,發電穩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科技大學,未經江蘇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4734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